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民国洛阳城被称为“中国的巴比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调查日记》中的洛阳①
民国洛阳城被称为“中国的巴比伦”
□见习记者 余子愚 文/图
《洛阳实习调查日记》档案封皮 《洛阳实习调查日记》 (图片由记者翻拍)
    ■开栏语 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对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行全面调查了解。

    您可曾想到,1936年夏天,一个名叫孟光宇的大学生来洛实习,对洛阳土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写下了记载洛阳风土人情的《洛阳实习调查日记》(以下简称《调查日记》)。

    本报今日起推出“《调查日记》中的洛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在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神都洛阳的万千气象令人着迷。随着时光的推移,洛阳的古城风貌逐渐破败,可在《洛阳实习调查日记》中,孟光宇将民国洛阳城称为“中国的巴比伦”。

    1    中国的巴比伦——洛阳

    《调查日记》首篇题目即为《中国的巴比伦——洛阳》,孟光宇这样写道:“巴比伦是四千年前欧洲的一个古城,洛阳是三千年前中原文化的中心。一个挟着幼发拉底河的奔流建树了古代欧洲的伟大史绩,一个挹着黄河、洛水的精灵开创了古代中华的文物纪元,这历史上的两个古城,在前后一千年间对立在东西两半球,各有一段光辉的历史。”

    资料显示,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因此此地又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出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它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巴比伦城已沦入百尺深土以下,只剩些破碑断柱,还记忆着昔日的繁荣。洛阳城已经被近代的文明所摈斥,孤冷冷地撇在中原,无人过问。所以,我们可以说洛阳是中国的巴比伦城,它是同样地在历史上受过人们的颂扬,而后来才冷落荒芜了的。”孟光宇写道。

    2    孟光宇赴洛调查佃租制度

    孟光宇,系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学生,此行是“到洛阳去调查佃租制度”。佃租,即佃户(旧时租地主地的农民——记者注)缴纳给地主的地租。

    1927年,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创立中央党务学校,负责北伐期间与军政时期党政干部的教育训练,蒋介石担任校长。

    1929年,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总序》记载,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成立于1932年,1940年停办。该学院的办学宗旨是:“训练专才,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招考有志于研究土地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入院研究,于第一年基本学科研究完毕后,即派往各重要地区实习调查三个月,返回学院时须呈交调查实习报告。”

    《调查日记》显示,1936年7月14日,孟光宇从苏州动身赶赴洛阳,7月16日,“(到洛阳)下站,天又黑了,住大金台旅社”。

    大金台旅社位于瀍河回族区原东新安街西段,是当时洛阳高档旅社之一,在1932年国民政府迁洛期间迎来了不少党政要员。

    孟光宇抵洛第二天,就在洛阳县县长、河南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士恒的协助下,搬到专员公署居住。

    1932年3月,国民政府在洛阳置河南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专员一名。盛士恒为第二任专员,1935年到任。他是安徽人,保定军校毕业,1947年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3    洛阳作为军制改革试点建航校

    1936年7月21日,孟光宇“经周公庙到西工”,看到“这里有中央军官分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记者注)、中央航空分校(即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记者注)军校教导总队数十架飞机在空中飞翔,数千位兵士在地上操演”,不禁感叹:“好一个武装之区呀!”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决定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同年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军制改革议案。其中,关于组建航空学校、壮大空军的若干议案,直接促成了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的建立。

    1933年9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在西工兵营正式成立。1934年冬,中央航空学校在洛阳成立分校。

    4    民国金谷园和安乐窝,

    “佃农多而且苦”

    在当年的日记中,孟光宇详细记录了走访金谷园村和安乐窝村的见闻。与今日金谷园一带高楼林立的景象不同,1936年的金谷园村“在飞机场的后边,是个穷而多佃农的农村。在绿树荫浓的村边,又是赤日炎炎的傍午时分……他们(指佃农——记者注)在门外赤背午饭,且说且吃,有时小脚妇人也插上几句补充的话,或校正她丈夫的错误”。

    金谷园村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孟光宇的怀古情怀:“别金谷园,我偶想起杜牧的《咏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回忆石崇当年的豪华,不但遗踪一点儿没有,而且代替了一批佃农。”

    从金谷园村出来,孟光宇“过洛阳之天津桥,到邵康节故居(即邵雍故居——记者注)的安乐窝村,村中有邵夫子祠堂,有奇花异香”。

    带有考察任务的孟光宇却无心思去欣赏邵夫子祠堂里的奇花,因为他看到居洛阳正南的安乐窝村也和居洛阳正西(当时洛阳城区位于今老城区一带——记者注)的金谷园村一样,“佃农多而且苦”。

    5    珍贵手写日记

    见证昔日洛阳苦旱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日记》为手写本,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又译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影印,1977年交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系《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之一。

    《调查日记》还对洛阳的天气作了详细记录。从1936年7月16日抵洛,到8月12日离开,孟光宇在洛阳共计待了28天,只有“7月20日,晴,夜雨”,其他日子竟然都是晴天,这也与他7月25日的日记《就是怕旱!》中描述的“连月苦旱,禾黍焦悴”景象相吻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