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广东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呼吁给公务员加薪。一名人大代表称,深圳公务员工资六七年未变,而企业员工收入增长非常快,自己的职位到企业工作将是现在工资的四倍到五倍。(1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的地方两会上,从北京到广州,为公务员涨薪鼓与呼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一方面,八项规定出台后,禁令与规矩越来越多,有关“队伍不好带”的抱怨也是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地方两会本就是个议事发声的地方,工人有工人的想法,农民有农民的吁求,那么,即便公务员哭穷,也是对等话语权的体现。
有人说,俄罗斯公务员加薪了,中国香港公务员加薪了,内地怎么不能加?也有人说,转型爬坡期,财政收入增速不乐观,全国都在过紧日子,公务员恐怕更要“身先士卒”。
面对截然不同的说法,民众的判断似乎更理性。来自中青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近八成网民对“公务员收入低”持中性态度,认为公务员收入确实较低,但这是个人选择。这话说白一点就是两层意思:一是公务员收入确实不高,二是高不高都没啥好抱怨的,当公务员也是自己的选择。
当然,在养老金并轨的大势所趋下,加薪还是不加薪,也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问题是,公职人员自己要求加薪还算情有可原,不同行业的代表集体为公务员叫苦,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公务员挺苦,这是事实,但农民工也不清闲,产业工人更没在享福,大会上,有人为他们说几句话吗?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不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发声,却对公职人员的待遇“情有独钟”,不禁令人想起“领导我要批评你,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照顾自己”的笑话。这样的“义气”,反倒让公职人员加薪的议题变得越发不仁义。
该由谁来为公务员涨薪鼓与呼?这看似是个程序问题,背后却对应着话语权的公平以及强弱势群体在制度设计上博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