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五赋三论”为围棋正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围棋文化⑥】
“五赋三论”为围棋正名
□记者 张广英
汉画像石六博图 (资料图片)
    围棋起源于中国,与洛阳有很深的渊源。历史上,洛阳是围棋活动与发展的重地;今天的洛阳,更有“百段之城”“围棋之乡”的美誉。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围棋与洛阳的故事。

    我国历代对围棋多有推崇,但你若认为它总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就错了。事实上,质疑和反对围棋的声音一直存在,而洛阳是历代名人为围棋正名的主战场。

    名声不佳的“博弈”

    战国时期已有“通国之善弈者”弈秋出现,说明围棋在较大范围内流行。

    不过,当时人们常将围棋与博戏相提并论,称为“博弈”。别看这个词如今很火,甚至还带着“高大上”的味道,当初它的名声可够差的。何以见得?我们且看曾入周问礼的孔子如何说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教导弟子时说的。人们只对其中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感觉耳熟,却想不到它关乎孔子对围棋的看法。

    孔子对围棋的看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整天吃饱喝足,无所事事,多无聊啊!还不如玩玩博戏和围棋呢。这是他提倡大家都来下围棋吗?不是。从骨子里来说,士大夫阶层是瞧不上围棋的,认为它只是小玩意儿,实在无聊时用它消遣一下还可以。

    孟子对围棋的看法师承孔子,更多了贬斥的成分。他曾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可见“博弈好饮酒”是一种很坏的社会风气,也许其中还有赌钱的成分。意志不坚定的人沉迷其中,连父母都不奉养了,这当然令人深恶痛绝。

    被列为“五不孝”之一,已令围棋蒙羞了,但人们对它的指责并没有停止。三国时,孙和(孙权之子)因幕僚下棋误事,令文学家韦昭写了一篇《博弈论》。此文从废时、废业、废德三方面论述围棋之罪,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后来人们反对围棋基本上也是持这种观点。

    有人也许会说,“博弈”一直相提并论,可能是博戏名声不好,连累了围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古代,博戏也是我国十分流行的棋类游戏,玩时一般要用六根箸,因此又称六博。它靠掷行棋,掷时伴有吆喝之声,即为喝彩。汉代人尤好博戏,洛阳市围棋博物馆就收藏有汉代画像石六博图,堪称镇馆之宝。若说博戏的不好之处,便是输者要计筹罚酒,称为博饮;有时也会涉及钱财,类似后来的赌博。

    事实上,即使不提博戏,单独反对围棋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洛阳才子贾谊。

    围棋“失礼迷风”论

    贾谊是西汉大儒,名副其实的洛阳才子。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围棋的反感,曾明确指责“失礼迷风,围棋是也”。

    以今天人们的眼光看,贾谊真是有点儿神经过敏:不就下个围棋吗?不光能娱乐消遣,还能益智,何至于被扣上“失礼迷风”的大帽子?但设身处地想一想,贾谊在他生活的时代,可能真的感觉到了围棋对社会秩序带来的威胁。

    战国时期,围棋一度流行。之后秦灭六国,焚书坑儒,围棋也遭受打击,销声匿迹,到西汉时才重新流行。据史料记载,汉代宫中盛行下围棋,每到农历八月初四,戚夫人就陪汉高祖刘邦“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渐渐地,在这一日下围棋成了汉宫中的风俗。

    如果仅是下围棋,倒也没什么。但不知谁开的头,汉宫中竟将围棋与卜筮联系起来,认为“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要“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才能免灾——明明应挂“高科技”标签的围棋,就这样硬被与算命之类的迷信挂上了钩,要说它的命运也真够玄妙莫测的了。

    宫廷中的人对围棋胜负的另类解读,难免影响到民间。贾谊看到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都耽于游戏,不务正业,下起棋来不论尊卑,互相轻侮,不由痛心疾首,直斥“失礼迷风,围棋是也”。再想想被孟子列入“五不孝”的“博弈好饮酒”,还有韦昭《博弈论》中总结的废时、废业、废德,这些似乎都能归入“失礼迷风”之列。贾谊为围棋扣上这顶大帽子,从善意的角度理解,无非是想警醒世人不要对其过于迷恋。

    当然,围棋本身并无过错,是玩物丧志还是陶冶情操,都只取决于下棋的人。换句话说,有些人即使不下围棋,也会迷恋别的东西,比如斗鸡。但无论是在西汉的政坛上还是文坛上,贾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腕儿,也正因为此,他对围棋“失礼迷风”的指责影响格外深远。

    在洛阳为围棋正名

    洛阳才子贾谊的一句“失礼迷风,围棋是也”,差点儿将围棋一棍子打死。但之后,提倡下围棋的重量级人物反而更多,他们为这个古老的游戏注入了新的内涵,洛阳就是他们为围棋正名的主战场。

    首先站出来为围棋正名的,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他在洛阳编撰《汉书》之余,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围棋专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王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这才是真正的“高大上”啊!看谁还敢再说围棋只是小玩意儿,下围棋是玩物丧志?

    班固《弈旨》一出,应者云集。马融的《围棋赋》、李尤的《围棋铭》、黄宪的《机论》……东汉出现了一大批围棋理论家,他们同时也是围棋爱好者,都极力推崇围棋。后来为围棋正名的人就更多了。

    宋人高似孙总结中国古代关于围棋的文章,概括为“五赋三论”。他在《纬略》一书中详细写道:“棋有赋五,一曰汉马融《围棋赋》,二曰晋曹摅(音shū)《围棋赋》,三曰晋蔡洪《围棋赋》,四曰梁武帝《围棋赋》,五曰梁宣帝《围棋赋》。棋有论三,一曰汉班固《弈旨》,二曰魏应玚《弈势》,三曰梁沈约《棋品序》。有能悟其一,当所向无敌,况尽得其理乎?”

    毫无疑问,“五赋三论”的作者都对围棋之道有深刻理解,有的还是下围棋的顶级高手。再看他们的生平,竟大半与洛阳有关。班固、马融就不用说了,都是东汉大儒,长期将京城洛阳作为“根据地”。再看其他几人,应玚是曹操近臣,“建安七子”之一,曹植在送他的诗中有“步登北邙坂”等句;蔡洪本是三国时吴郡人,吴亡入晋,北上京城洛阳求官;曹摅更不用说了,他曾任洛阳令,破过著名的洛阳宫门夜失行马案……古代洛阳的围棋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与围棋并称“博弈”的博戏,在东汉时期极为流行。当时男女老幼都爱玩这种游戏,甚至将其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班固写《弈旨》之后,推广围棋的人越来越多,博戏反而慢慢被淡化乃至被禁止,最终失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