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棋分九品”与段位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2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围棋文化 】⑦
围棋起源于中国,与洛阳有很深的渊源。历史上,洛阳是围棋活动与发展的重地;今天的洛阳,更有“百段之城”“围棋之乡”的美誉。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围棋与洛阳的故事。
“棋分九品”与段位制
□记者 张广英
正始石经(局部),相传为邯郸淳所书
民间围棋 (均为资料图片)
    今天,人们评定一名围棋棋手的围棋水平,常采用日本发明的段位制。其实,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邯郸淳在《艺经》中,就留下了“棋分九品”的记载。而中国古代人采用的棋品制,正是今天段位制的前身。

    多才多艺邯郸淳

    在讲古代棋品制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邯郸淳。

    他是汉末颖川(今禹州一带)人,青年时期离开家乡,游学长安(今西安)、洛阳,以“志行清洁,才学通敏”著称,在文学及书法上都很有成就。当时曹操求贤若渴,非常器重邯郸淳,曹丕、曹植兄弟也久慕其名,都想和他结交。

    曹操明白,两个儿子谁能得到邯郸淳,谁的名望就会大大提高。他思来想去,还是把邯郸淳先推荐给了曹植。曹植喜出望外,不顾酷暑,郑重地沐浴傅粉,然后才去见邯郸淳。

    曹植初见邯郸淳的场面,想想都有些令人感动。那么热的天,他散发袒胸,又是跳胡舞,又是练击剑,还诵“俳优小说数千言”,倾力为邯郸淳展示才艺,并问:“邯郸生何如邪?”得到邯郸淳肯定后,他又换好衣服,整理仪表,坐下来与邯郸淳谈古论今。两人从三皇五帝谈到历代贤臣、古今文章,再讲为政及行军之道等,很快便成为知己。

    这时候的曹丕,内心充满了对曹植的“羡慕嫉妒恨”。他在洛阳建立魏王朝后,任命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邯郸淳曾作《投壶赋》等上呈曹丕,并获得不少赏赐。

    不过,邯郸淳能被后人记住,倒不是因为他的政绩或曹氏三杰的推崇。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经意间留下了三张非常醒目的“名片”:

    一是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书写者。相传曹魏正始年间,他以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故汉碑(即熹平石经,又称一体石经)之西,成为传世珍品。

    二是笑林始祖。《笑林》三卷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笑话专著,记载了不少经典笑话,流传下来的有29则,包括《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胶柱鼓瑟》《一叶障目》等。这些笑话多富讽刺意味,如《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中说:“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邯郸淳是此书作者,因此被奉为笑林始祖。

    三是棋品制的见证者。邯郸淳著有《艺经》,记述当时流行的投壶、弹棋、棋局等游艺项目,并留下了“棋分九品”的最早记载,堪称围棋九品制(简称棋品制)的见证者。

    “棋分九品”有高下

    在《艺经·棋品》中,邯郸淳写道:“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

    以九品论人,是中国古代的习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用以选拔官吏。大概受这种选官制度的影响,人们在为围棋棋手评级时,也采用了围棋九品制,其中一品最高,九品最低,与官制相符。

    不过,仅根据邯郸淳的描述,想弄清各品级的具体含义,有些难度。好在宋代《棋经十三篇》、明代《石室仙机》等关于围棋的著作中,都对围棋九品制进行了解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的含义大致是这样的:

    一品入神,指棋手水平已达到高深莫测、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不战而屈人之棋,几乎无人能与之抗衡。

    二品坐照,指棋手不用劳神费力,就能准确判断并把握棋局,其实力与一品相差半先。

    三品具体,指棋手能兼众人之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实力与一品相差一先。

    四品通幽,指棋手深通棋理,思维敏捷,能轻松达到较高境界。一品可让其二子。

    五品用智,指棋手在对手落子后不能马上知道其用意,需要通过思考才能了解其中奥妙。一品可让其三子。

    六品小巧,指棋手缺少大局观,只能在局部以巧妙的手段取胜,具有低层次的智慧。一品可让其四子。

    七品斗力,指棋手缺乏智慧和技巧,动则必战,喜欢以力取胜。一品可让其五子。

    八品若愚,指棋手对棋理的理解不够深,虽有不可小视的强处,但整体棋力较弱。

    九品守拙,指棋手不善思考,行棋保守,棋力较弱。

    “反客为主”段位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百姓,都热衷于下围棋。人们评定一名围棋棋手的水平高低,通常采用围棋九品制。

    从后人的解读可以看出,一品和九品的棋力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不过,对很多棋手来说,能“入品”就已经很满足了。为什么?当时下棋的人太多,其中绝大多数穷其一生,可能连个品级也捞不着呢。

    南朝梁武帝萧衍是出了名的“围棋皇帝”,他为了下棋能通宵不眠,还主持举办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棋比赛。在这次全国性的围棋大赛中,围棋高手柳恽和陆云公主根据围棋九品制,为棋手们评定品级,其中“登格者”达到278人。也就是说,能入品级的就有278人,可见参赛人数之多。

    根据梁武帝的敕命,柳恽又在这278人中“第其优劣,著《棋品》三卷”,自己排名第二。

    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如果古代棋品制一直流传下来,大概今天人们会对“棋分九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棋品制到唐代就不再被使用了。究其原因,应与“棋待诏”制度的兴起有关。

    唐代帝王对围棋可谓一往情深,难分难舍。到唐玄宗时,干脆在翰林院设了“棋待诏”一职,选拔全国的围棋高手陪自己下棋。那个时候,“棋待诏”成了棋手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围棋九品制因无人主持选拔比赛,从此不再盛行。

    不过,当时围棋九品制已随围棋流传至日本,并成为日本围棋段位制的前身。后来,日本围棋蒸蒸日上,中国围棋一度衰落,段位制便从日本传至中国,并“反客为主”,成为评定棋手水平的通用准则。

    当然,如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这种段位制,与中国古代棋品制并不完全相同。二者最大的区别,应是等级顺序相反:棋品制以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段位制则是以九段为最高,一段为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台湾围棋界,评定棋手水平的“品位”之名仍在沿用,但实质内容已与古代棋品制大不相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