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场的力量,拥抱移动互联时代,这是各行各业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对颇受民众欢迎的打车软件,无视、简单禁止或点评一番了事,都不是相关管理部门应有的态度。
看昨天的晚报才知道,风靡一线城市的打车软件,如今在洛阳也是遍地开花了。在打车软件掀起的优惠大战面前,有人很惊喜——短途打车基本不花钱;有人犯愁了——街头扬手打车恐怕要变得困难了。
从现在的情况看,打车软件实现了乘客与司机的双赢。对这个新生事物,多数人是竖起大拇指的,认为是“市场的力量胜利了”。确实,打车软件体现了市场的力量:它改变了以往的揽客运营模式,司机不需要空车满街瞎逛,只需抢到约车订单;乘客也可通过提前预约,避免在交通繁忙的时候打不到车,在急需赶路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加价。更重要的是,对司机和乘客都有补贴,大家皆大欢喜。
可是,问题总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司机边开车边“刷活”使公共安全隐患增加,抢单后无视“扬手”涉嫌拒载,加价约车破坏了价格秩序……还有,对于暂时还不太熟悉移动互联网的一些乘客来说,这是否公平?再者,在高峰时段和拥堵地段,加价约车很可能从消费者的自愿行为变成“被加价”……
毋庸讳言,出租车行业的牌照数量控制、企业包租等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探讨。但打车软件能否肩负起颠覆旧有的经营模式的重任值得思考。互联网巨头腾讯与阿里巴巴针对旗下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争相烧钱抢客户,目的很明确:迅速占领市场,扩大用户群——其意在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并且在市场上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而有朝一日,两家拼出个你死我活后,消费者估计很难再占到便宜。而到那一天,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可能不得不极度依赖互联网公司,甚至要看网上、网下两个“婆婆”的脸色。
尊重市场的力量,拥抱移动互联时代,这是各行各业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对打车软件,只说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合理,一棒子打死更是不得民心。出租车行业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其服务和价格应受到政府部门严格的监管。对颇受民众欢迎的打车软件,无视、简单禁止或点评一番了事,都不是相关管理部门应有的态度。及早拿出办法,规范打车软件的市场行为,让其在规范内发挥方便、快捷的作用,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