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跟喜 |
|
王广庆嗜爱金石,不唯考据卓有成效,且竭尽收藏保护之能事,从其调查记述考订《洛阳出土正始三体石经》、《熹平石经》之经过,可见端倪。
据王广庆记述,1921年春,其自陕归来,有事于洛阳,稍有空暇,即蒐罗河洛间出土之金石文字。某日,其同学赵汉臣曰洛阳有三体石经出土,乃城东龙虎滩村人黄耀坤之父雨后见于自家墙头,可惜石已售出,但有拓本可得。王闻知此事,极为关注,后辗转托人从黄家得一摹本,观其文字,知为《尚书·君奭》篇遗文,认为乃稀世珍物,遂详细了解该石发现之原委,得知光绪乙未年(1895年)春三月初七,白马寺人刘克明为村南龙虎滩黄占鳌刻名章,黄见其随身携带《六书通》,其中文字字形奇古,和其家瓦砾中一残石字迹类似,即引刘至其家辨识,刘知其为奇异之物,便讨黄子耀坤习字纸淡墨摹之。龙虎滩在古开阳门附近,距汉太学遗址不远,识者知此处有三体石经,此物必是魏齐未及移徙之残石,于是拓本开始传于市井。不久,黄氏以四十金售予古玩商党廉,党氏系山东黄县丁树桢资助在洛阳收购古物者,丁见石经残石,大喜过望,遂付党氏八百金收之。后来不断转手,先后为多人所得,至王广庆调查时,残石归于合肥人周季木之手。王广庆据拓本考证,原石背面应有《春秋》经文,可惜未有拓本,甚为遗憾。王未见原石,心有不甘,即告知碑帖商郭玉堂留意于此。
1923年12月,郭玉堂告知王广庆,洛阳又有石经出土,因乡人朱某挖蒌根,掘地四五尺,得巨石二方,一块广及三尺,一块尺余。表里刻尚书春秋文字。出土地为碑楼庄,与龙虎滩隔河二三里。王广庆遂嘱告郭玉堂,望速转告石主,切勿售予外人,自己设法筹款,使石经妥为保存,不致流失。“即以之函同邑张伯英钫,俾玉成此举。”未几,石经被洛阳城内谢荣章购去,因石重不便藏匿,遂凿为二,毁字数十,省方令予追究。其时适张钫回洛,以“石出洛阳,不宜为私人有,拟建亭于城西北隅关岳庙栏护之”,因款项不足,未果,经石暂收归公有,从谢荣章处移至洛阳县署和吴家街新安官磺局王广庆寓所。遂倩工拓片两份,交王广庆分别赠予章太炎、于右任二先生。章太炎早先已有李根源所赠《尚书·君奭》篇,两相比对,犹自衔接,珠联璧合。是年六月,王广庆回洛,抚视经石,发现原来拓本漫漶之处,并非缺字,而是锈迹未除,遂剔之,得其全貌。章太炎先生亦有诗记其事曰:“正始传经石,人间久不窥。洛符无故发,孔笔到今垂。八体追秦刻,千金笑华碑。中原文物尽,麟出竟何为。”
王广庆剔除经石之土锈,只是存于其寓所之半石,另一半及尺许小石,则因存于洛阳县署未能剔洗,尚有未剜之字。当时索阅拓本者甚多,加之锤拓者技术粗劣,以致字迹小有泐损。洛阳民间自今尚能见到当年石经之拓本,亦有民国时期碑拓商复制之经石拓本流转。
关于三体石经出土之始末,章太炎、王国维、罗振玉等人都有大略记述,均不及王广庆先生当年所写《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叙事之详细确实。诚所谓当时当事,考而记之,时光流转,文字不灭,信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