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高分低能’现象突出,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重视,而其中必要的一环就是社会实践。”市人大代表,洛阳晚报图片总监、摄影部主任张晓理近年一直在关注教育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张晓理提出了关于设置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让孩子们能够“知行合一”的议案。
建议:收费景点、场所向学生发放免费实践券
张晓理说,尽管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自行联系了一些校外实践基地,但基本局限为非收费性质的实践基地以及一些利用家长资源建立的临时性校外实践基地,而一些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收费场所,无法被确立为校外实践基地,比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博物馆等。
对此,张晓理建议,根据我市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可结合实际情况和中小学校的需求,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设置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并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记分考量。
具体而言,由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收费景点、场所,向学生发放免费实践券,实践券可由学校统一保管。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免费实践券交给相关实践基地,还要对接待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年底由政府协调活动经费。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可由学校负责,以保障学生活动的安全。
效果:培养学习兴趣,实现“知行合一”
张晓理说,外地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经验。比如,广州市从1997年起推行中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制度,杭州市政府推出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券”计划,都是对设置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有益尝试。
通过这些成功的经验,张晓理认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置和推行,应该由政府教育部门牵头,把校外实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安排进日常教学计划。
为了让这项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张晓理建议,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校外实践基地要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该机构的职责是强化与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教育。
以美国为例,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设专供学生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学生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三年级至九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
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也会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