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老先生保存的维权资料 |
|
核心提示
红色提兜内装一部数码相机,这就是71岁的沈老先生的暗访设备。半年多来,为了给自己维权,从没玩过数码相机的沈老先生和老伴儿不仅学会了“偷拍”“套话”,还学会了不少法律知识。昨日上午,沈老先生为洛阳晚报记者讲述了这半年多的维权经历。
1 12万元存款“变”保险,老汉决定自己调查取证
沈老先生说,2010年,他到纱厂南路的一家储蓄所存款,“当时业务员表示存款可以送保险,收益比定期存款还高”,他便欣然同意。可2013年他发现,自己的收益并没有业务员承诺的那么高,便想把钱取出,此时他才知道自己办的并非定期存款,而是买了价值12万元的两份保险。
沈老先生到存钱的储蓄所询问时,对方表示,当年向他推销的并非银行工作人员,让他找保险公司协商。
“我是相信银行才到这里存钱的,出了问题却让我找保险公司,这不是推脱责任吗?”沈老先生认为自己被骗了,和老伴儿一合计,决定自制暗访设备调查取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多次试验,他研究出一套暗访设备
家里的一部摄像机映入沈老先生的眼帘——那是一部黑色的手持摄像机,已经有些年头。器材有了,可装到哪儿呢?缝到衣服里吧,他的肚子本来就大,很容易被发现,那就找个袋子算了。
沈老先生找来两个装白酒的红色提兜,在老伴儿的帮助下,将两个提兜套到一起缝了起来,在夹层处刚好能放下摄像机,外面挖个小洞,摄像头可以露出来。
拿着自制的暗访设备,沈老先生到一家银行暗访去了。他忙前忙后,回来检验成果时,却发现白忙活一场——摄像机的电池没电。原来,由于长期没有使用,摄像机的电池已经充不上电了。
第一次暗访失败了,沈老先生并未气馁,他听说数码相机也能录像,便翻箱倒柜找出了儿子7年前送他的数码相机。为掌握录像步骤,他练习了好几天,老伴儿、儿子都成了他的拍摄对象。
2013年8月,在老伴儿的掩护下,沈老先生成功地用自制的暗访设备拍摄到第一段他自认为对自己维权有利的画面——听说沈老先生要存定期,某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叫来柜台外一个穿戴与她相似的工作人员,让其向老人推荐一款“比定期存款更划算的产品”。
3 已准备好诉讼材料,将继续维权之路
“光这一段还不行,说明不了大问题,我得继续录下去!”沈老先生说,前几次暗访时,他都心跳得厉害,但几次之后,便有了经验。比如进入银行后先按兵不动,观察完现场情况再说;总结银行方面误导客户购买保险的情况大致有哪几类,工作人员会用什么样的说法介绍保险等。
不过,去“偷拍”也不是每次都很顺利,虽然他和老伴儿年龄大了,多数业务员不会设防,但也有部分眼尖的发现了他的暗访设备,并告诉他如果“偷拍”的话就不接待他,沈老先生不得不关了相机。
半年多来,除了到各大银行暗访,沈老先生还自学了不少法律知识,带着相关材料到消协和银监部门投诉,并见了几名律师。
沈老先生的家人对他的做法很支持。为让父亲辛苦拍摄的材料得以长期保存,儿子经常在工作之余抽空回家,整理这些视频资料,并刻成光盘;老伴儿还经常陪着他跑东跑西,配合着沈老先生问问题。
目前,沈老先生认为他的材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他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他也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别像他一样糊里糊涂买了保险,以免惹出如此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