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寇博 |
|
□据 新华社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一些代表委员就此指出,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将积极撬动“寒门难出贵子”问题。不过,这个“10%”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是不是解决“寒门难出贵子”的“治本之策”?
焦点一:增长10%是否会形成新的不公平?
有教育界委员表示,如果硬要让农村学生的人数增长10%,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让原本能考上重点高校的普通家庭学生失去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呢?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表示,在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城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学生在进入优质高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增加10%政策是好的,但是要考虑到:增加10%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合理增加?如何定义贫困地区?什么样的高校算重点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如何实现“10%”这一目标,需要教育部出台细则指明方向。“重点高校的名额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扩招的话,农村学生增加了,城市学生就少了。如果破格录取农村孩子,对城市孩子又是一种不公平。”
焦点二: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让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是否就实现了教育均衡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认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是个好事,但增加10%的指标,还无法“治本”。
黄德宽认为,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还是应当从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中小学阶段做起,尤其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罗和安表示,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政策中,如加分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保送生政策等存在很大缺陷,对农村考生而言,存在很大不公。
“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保证教育均衡。”黄德宽表示,农村学生竞争不过城市学生,并非只是在高中阶段才出现,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教育差距,因此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才是“治本之策”。
焦点三:如何不让农村娃输在起跑线上?
采访中,代表委员认为,现在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过分向城市和城镇集中,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源非常匮乏。
部分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让贫困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长,就是想给农村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但是,更主要的是应当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
罗和安希望“政府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重要性等同视之”。在当前要更加注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投入专项教育经费,逐步完善农村教学设备。要让农村教师的待遇跟上城市教师的步伐,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可以先进行试点,实行校长教师轮换制。分期将农村的教师和农村附近的城镇教师进行一年到三年的轮换学习,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搭建切实可用的信息化平台,把教育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偏远地区,逐步消除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农村大学生的那些事
■20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占30%以上
■2011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占比不到20%
■从2000年到2012年,
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从51.2万增至192.6万
■近20年,北大的农村学生占比从三成降至一成,
清华大学农村生源也不足二成
■从2012年开始,每年安排1万名本科招生计划,
生源范围为中西部贫困地区680个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