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萌车接新娘
杨亚静:俯下身来,把心给患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杨亚静:俯下身来,把心给患者
■人物简介
杨亚静正在护理患者
    ■人物简介

    姓名:杨亚静

    职业: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护士

    最幸福的事儿:得到患者的理解

    最遗憾的事儿:一些患者因医治无效死亡

    □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路书斋 文/图

    一踏进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洛阳晚报记者就看到一位面容姣好、安静沉稳的护士在病房里不停地穿梭,她时而弯下腰为患者护理,时而俯下身为患者检查,时而专注地与患者沟通……她就是33岁的杨亚静。

    立足护理爱“发明”

    1999年,18岁的杨亚静从原洛阳卫校毕业,到该院当了一名护士。2006年,表现突出的她被派往北京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学习。

    回院后,她继续在工作之余不断充实自己,并把新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改进工作方法,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温情。

    昏迷患者或是吃饭易呛咳的患者,需要靠胃管进食,过去,护士都是将胃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但很容易造成一些烦躁、意识不清的患者拔管。

    为了降低胃管的脱管率,杨亚静改良了胃管的固定方法,她用宽的绳带在胃管置入到规定的位置时先打结固定,然后将绳带分成左右两根,一侧短,一侧长,绕患者头部一周后在耳部后面固定。就是这个小创新,既保护了患者的鼻部皮肤,又不易被患者拔管,大大减轻了患者反复插胃管的痛苦。

    此外,她还改进了吸痰器连接管在床头的固定方法。如今,她的“发明成果”已经在该院推广,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好评。

    穿梭病房像春风

    “我今天负责8名患者。”杨亚静一边对洛阳晚报记者说着,一边快步走进一间病房。

    “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挺好的。”“一会儿该吃药了。”她上前观察完这名患者的术后情况后,就转身去护士站取药去了。

    杨亚静说,科室收治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危重病人,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大部分“咳、痰、喘”,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呼吸内科是该院护理工作最繁重的科室。

    翻身、拍背、导尿、灌肠……这些都是杨亚静每天的“规定动作”。一工作就一点也闲不下来,她总在病房间穿梭,走起路来就像一阵春风。

    一位患者心疼她,曾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太辛苦了,我送你一双溜冰鞋吧,好让你省出点时间休息!”

    老年患者有时意识不清或脾气急躁,杨亚静“对付”他们也有绝活——“连哄带骗”。“其实他们就像小孩子,你耐心一点,理解一点,就能安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痛苦。”杨亚静说。

    患者疾苦装心中

    在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把患者疾苦装在心中。2005年,杨亚静身患胃癌的父亲去世,她特别理解患者遭受折磨的痛苦,护理起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一病区护士长王素红说:“亚静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俯下身来工作,从不抱怨。一次,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临终前,吐得满床都是,但是她没有丝毫嫌弃,默默地为老人收拾,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

    工作以来,杨亚静先后获得医院“静脉穿刺能手”“患者最满意护士”“三星护士”等荣誉称号,还在2013年洛阳市医疗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综合奖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人物心声:护理工作很辛苦,但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记者感言:穿梭于病房做着烦琐的护理工作时,她没有抱怨过;遭到患者或家属的讥讽和谩骂时,她没有灰心过。因为她明白,护理工作承担着挽救生命的责任,她用实际行动为“白衣天使”代言!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