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恐怕非汉字莫属。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远古的中国就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与世界上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相比,汉字五千年一脉相承,从未废弃断绝,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
文字的载体多种多样,书写工具也不断演变,或刻于甲骨上,或铸于金铜上,或书于竹木上,或写于纸帛上,当然也刻碑勒石。有文字,就会有书写;有书写,就会有审美。当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艺术就会不断创新。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不同的书法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字体。书家云:楷书如坐、行书如走、草书如飞。汉字的书法艺术,极具独特的美感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创造力。书法,凝聚着中国的美学精神,那是汉字婀娜的舞姿、摇曳的霓裳、飞扬的神采。
洛阳被称为书法圣城,与书法有着很深的渊源。这里不仅有过东汉太学蔡邕书丹的四十六块“熹平石经”,不仅留下过王羲之的足迹,不仅是书法大家褚遂良、王铎的故里,和一代书圣颜真卿的长眠之地,不仅有则天女皇的飞白体升仙太子碑,不仅有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的“近代三绝碑”(洛阳千唐志斋创办人张钫先生之父张子温墓志铭),不只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是洛阳人,让后世一咏三叹的,是一种被称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书体诞生光大在北魏时的洛阳,那便是魏碑。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近一个半世纪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雄才大略的孝文帝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提倡汉化,发展教育,崇尚佛教,凿窟建庙。从那时起,魏碑这种“深得北方之气,兼呈山石之力”(余秋雨语)的新书体,带着塞外长河落日的粗犷,糅合中原儒学的方正,灿然盛开在洛阳龙门的山岩上,在牡丹之前,在卢舍那大佛之前,在大运河之前,与之后的永宁寺塔一起,成为帝都洛阳的骄傲。
魏碑鼎盛于北魏,影响于后世,历代书法家对其都有中肯的评价。康有为赞誉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龙门石窟的北魏碑刻有上千方,康有为赞誉其中的二十方石刻造像记“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这就是著名的“龙门二十品”。
哪一种书体最能代表洛阳?金文吗?它繁复虬曲的笔画庶几可代表洛阳历史之悠久。颜体吗?它雄浑遒劲的笔画彰显着洛阳的厚重。行草吗?它行云流水的笔画中流淌着洛阳人文昌盛文化灿烂的千古风流。这些书体也都起源或鼎盛于洛阳,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洛阳的特点,但最能代表洛阳、和洛阳血肉相连的,应该是魏碑。
诞生并成熟于洛阳的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散发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豪气,糅合着中原汉族耕读传家的温雅传统,以龙门山石的凝重,以松柏挺立的俊美,以伊水奔流的灵动,刻在伊阙龙门的山岩上,刻在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刻在中国文化瑰奇的册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