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在人行道上快速走着并躲避各种障碍物的人群,你不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了不挡住后面人的去路,我们必须在人行道上疾走,无暇信步而行或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
常看晚报的读者肯定知道,通常来说,比较少见的事才能成为新闻,才能上报纸。就像几天前的这件事:一位老先生去东方医院看望老友,在西苑路下公交车后没走几步,就被人行道上的地砖绊倒,手臂骨折——凑巧的是,他去看望的病号,也是被人行道地砖绊倒而受伤入院的!
晚报记者走访发现,此类事情还真不算稀罕。隆起、破损的人行道地砖,已经成为不少老人出行的障碍。
不只是涧西区的问题,也不只是地砖的问题——如今,在很多地方,人行道确实不太好走。在西苑路与龙鳞路交叉口,一位老人告诉晚报记者,为了绕开一片隆起的地砖,他宁可冒险横穿西苑路。其实,从那里走过的人都知道,比着旁边的龙鳞路,西苑路人行道的状况还是好的。
地砖残破,市政集团分析说主要是因为“机动车碾轧”。照生活经验看,确实是这样。城市在发展,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临街的商业越来越繁荣,人行道因被挤占而变得难行,似乎还真是个难解的问题。
能让人舒舒服服散个步的人行道,越来越少了!从瀍河到老城,再到西工、涧西,本就不算宽敞的人行道上,有许多障碍——广告牌、配电箱、车辆、摊位,还有路边建筑物附带的台阶或绿化带。看着人挤人的人行道,看着在人行道上快速走着并躲避各种障碍物的人群,尤其是走在王府井、新都汇等闹市区,你不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了不挡住后面人的去路,我们必须在人行道上疾走,无暇信步而行或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
这肯定不是多数老人的生活方式。而关注老人能不能安全、便利地在人行道上行走,有这样两层意思:第一,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腿脚不利索;第二,在人行道上悠闲踱步的老人,也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每个人,多少都需要一种闲暇安逸的休闲生活。
城市需要不断生长,但这种生长,不该像一架运转的机器那样机械、冷冰。
我们再回到新闻中那条让老人摔倒的西苑路吧。二三十年前,这条路旁的人行道铺的还是红砖,但宽敞、安静,走在上面相当惬意,甚至有恋人选择在这里约会漫步。这情景,现在很难想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