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其特殊的规律,而这种特殊的规律,也都与职场人对职场的认知有关。认知正确,做事才有动力,才有方向;认知不正确,很可能导致行为的错误。
对人生或者职场的认知,说白了就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公和私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这种关系是泾渭分明的。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中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这两种关系是模糊的,是没有边际的,公就是私,私就是公,公私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
公私泾渭分明,是一般理解,是客观理解。公和私可以相互转化,是哲学理解。这是两个层次。
职场中人,很难分清的是公和私这两个对立的概念。
成功的人,一定是公私不分的人。可就算是公私不分也有两种,一种是把公当成私,那是因为私欲膨胀,想尽办法占公家的便宜。一种是将私当成公,在这类人的心目中,所有一切都是公,自己就是为公而生,就是为了工作。
在职场中永远有两种人,一种是只要加班就叫苦的人,一种是即使老板没有让加班,不论在公司还是在家里,都在努力工作的人。
前一种人总在抱怨,工资少了抱怨,加班多了抱怨,似乎职场中所有的一切都不如他的意,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就是下班。
对于这种人,任何形式的强迫都不起作用,在职场上,他们永远是边缘人,永远是被迫者。
而后一种人,表面上看他们有点儿傻,甚至在相当多的人眼中他们就是傻。为什么?因为他们整天都在工作,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永远都是在稀里糊涂地做贡献,看上去也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过三年五年后,你再看一看在同一职场的这两种人,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第一种人基本没有变化,一切按部就班,永远都在计较着工资为什么还不涨,永远都算计着这次升职自己有没有希望,永远都是在抱怨。
第二种人变化就大了,他们被提拔到了相应的岗位,加薪了,晋级了,甚至在几年时间里,薪酬和职位直线上升。大家开始猜测,他到底走了什么门路?到底有什么好运气?
一个人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如果说分清公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思想认识上确定利人还是利己,就更是一个难题。
这里讲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在美国就业数年的中国留学生,总在抱怨他的美国老板很坏,不仅给他的薪水很低,还故意拖延他的绿卡申请时间,一些关键位置也不让他参与竞争,不给他升职的机会等。
所有听到他描述的人都一致认为,这个老板实在太坏了,简直就是人渣,跟这样的老板干,是一定不会有前途的,所以要早作打算。大家出了很多主意,最后一致认为不能便宜了这个坏蛋,得从他那里捞走足够的好处才行。
怎么捞?当然是合法地捞,将他的技术全都学会带走,然后自己创业。
从此之后,这个人认真工作,不仅分内的工作特别认真,分外的工作他也抢着干。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学到技术。因为他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公司的运作套路全部搞清楚,所以,他极其主动地干所有工作,主动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主动加班加点。
半年以后,那帮朋友问他,技术学得怎么样了?是不是准备跳槽了?他说,不用了,我现在很好,老板很重视我,给我提了职还加了薪。
这个故事很有趣。此前,他认为自己是为老板工作,并且认为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好,老板没有给他应得的报酬,克扣了他很多。但他不知道,在老板的眼里,他是一个干事不认真的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而当他决定认真学技术的时候,主观上他还是利己。客观上他却是在为公,是在利人,他将整个公当成了私,当成了自己必须得到的技术准备。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客观上你在为两个人工作:一个是为你的老板,另一个是为你自己,为了获得劳动报酬,维持今天的生活状态而工作。主观上你却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作准备。
(摘自《职场二规则》 黄晓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