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华社
假记者、新闻敲诈犹如新闻领域的“顽疾”。记者盘点近来破获的各起假记者、新闻敲诈案件,揭露那些以假乱真、行骗敛财的招数。
【招数一】 冒名顶替,“封口费”就要20万元
今年1月中旬,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接到自称某中央驻站媒体“记者”孙某的电话,称接到群众举报,与几名中央级媒体专程采访该企业私挖滥采一事,并表示已拍摄了相关视频。
见面之后,孙某向企业负责人索要20万元“封口费”。企业负责人报了案。警方调查发现,孙某及其“同行”分别冒充中国网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并伪造记者证、工作证等实施敲诈。
【招数二】 以假乱真,假的比真的还“高大上”
前不久,山西省忻州市破获一起盗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刊名、刊号进行新闻敲诈的案件。据办案民警介绍,假杂志看起来比真的还“高端”,“印刷质量非常好,而且封面、内页图片都是中央领导人的照片,就连杂志的顾问中也有不少知名人士”。
“假杂志看起来比真的还真,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办案民警刘志朝说,除了杂志、报纸等以假乱真,假网站也蒙蔽了不少人。
【招数三】 真假勾结,敲诈不成就曝光
2013年8月27日,忻州市某中学校长到忻州市公安局报案称:一手机号码给他发短信,称其是“聚焦中国法制网”记者,以要在网上曝光为要挟索要钱财,后经讨价还价达成给7万元便不发稿的协议。
接警后,民警在校园内将取钱后离开的郭某某和同伙王某某抓获。经查,郭某某是供职当地某报社的真记者,王某某则是假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