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向荣 记者 李东慧
摄 | |
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让人印象深刻。这场开幕式是如何将高雅的诗歌变得让人容易接受的?为什么要选取6组平凡洛阳人的故事?昨日下午,洛阳晚报记者采访了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总导演肖向荣,请他来谈谈这场开幕式幕后的故事。
【最接地气】 在高雅的舞台上放入普通的人和事
记者:过去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大多以晚会为主,投入和场面都比较大,今年您是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内取得突破的?
肖向荣: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投入越多并不代表艺术价值就越高。我经常重复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为创意买单。我们希望通过有限的经费去传达某种价值观、某种审美,让官员、老百姓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洛阳的文化,理解花的文化,理解艺术的魅力。
记者:加入6组普通洛阳人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肖向荣:这6组洛阳人都是普通人,就是这样最朴实的人,我们把他放到最高雅的殿堂里去,让观众听一听普通老百姓最朴实的故事,就是为了激励台下更多的人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过去太多节目都是在展现古代洛阳的辉煌,这次,我们用很大的篇幅来说今天的洛阳,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通过以花喻人的方式,把牡丹的精神和气质和普通老百姓的气质融合,进而展现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涵。
【最好看】 将诗歌情景化,洛阳人写洛阳的诗
记者:一般人会认为诗歌朗诵属于比较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您是怎么考虑把通俗与高雅结合在一起的?
肖向荣:我们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推翻了无数草稿,后来想到用舞台把诗歌情景化,而且我们所有的朗诵者不像过去那样,拿着话筒朗诵,而是将其角色化,这样观众仿佛在看一个小戏剧、小品,会觉得很好玩儿,坐得住。
第一场试演的时候很担心,但是到最后观众都跑到导演工作台前说导演非常好,很高雅,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我们不得已锁上门了,因为一票难求,很多外面的人想要进来看。
记者:昨晚彩排结束后,有观众说这是他看过最好的一次开幕式,作为总导演,您觉得这次开幕式怎么样?
肖向荣:谢谢。我没有想到大家会这么喜欢诗歌,所以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欣赏能力。你给他好东西,他真喜欢。而且在“花与城”篇章里的诗歌,全是洛阳人自己写的。我们选诗歌就是两个标准,所有的古诗就是要写牡丹的名家和写洛阳城的名家,我们从几千首古诗里面,把这些古诗选出来。然后,又从1500多首新诗里面选出了一些,这些诗全是你们洛阳人写洛阳的诗。所以,洛阳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千万不要低估自己。
【最本土】 打造精品剧目,将精彩留在洛阳
记者:这次开幕式结束以后,洛阳的观众还能再看到这样一场高水平的演出吗?
肖向荣:当初我们做这个交响乐诗歌朗诵,就是想把这场演出留在洛阳。因为中间只有几个领诵的老师是北京的,其他都是洛阳本地的演员。这是因为从创作的时候我们就没把它当作开幕式,我们还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精品剧目,以后还可以时不时地拿出来跟观众见面,所以它必须留在洛阳,而且它能够留在洛阳。
在这一次演出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整个演出和洛阳团队作了交接,所以北京的老师走了之后,洛阳这边的老师会顶上,目前他们已经训练完了,随时可以演。
相关链接
肖向荣,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舞蹈系主任,核心创艺工作室艺术总监。他曾担任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策划及导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核心创意组成员、舞蹈部副主任,CCTV电视舞蹈大赛评委,大型音乐会《镜花水月》总导演,功夫剧《悬空寺》总导演,大型交响鼓乐剧《杨门女将》总导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