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市二十三中校长李学平是个有名的“好学生”,因为他天天都要进班听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什么课都听。
看得多、听得多了,对于精彩的课堂也就不敏感了,可是,上周五的一次作文课,着实让李校长激动了一把。
1 分组推荐作文 经典句子深入人心
先来欣赏两篇学生作文片段。
■片段一:
“我心里暗叫不好,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我一睁开眼,妈呀!满眼都是头发!原来她背对着我坐呢……她画画很好,所以她当了美术课代表。
我们的美术老师叫朱成亮,高高瘦瘦的,长了一张国字脸,上课爱写字,他喜欢穿红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美术老师的风趣幽默我常耳闻目睹!他讲的笑话总是让人捧腹大笑。一想到美术老师,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同班同学——潘峥……”
■点评:该篇作文以人物群像描写为主,人物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如果在写到美术老师的风趣幽默时,能有一个事例说明就更好了。
■片段二:
“张怡博长得十分小巧,像一个小小的瓦钵。之所以说他像个瓦钵,是因为他不怎么起眼:他的皮肤是淡褐色的,像是在外面晒成的;黑锅底似的齐刘海儿扣在他的头上,被教室里的灯光照一下,会发亮;他的眼睛小小的,透出一种异样的忧郁;他的笑容憨憨的,眼角还会有浅浅的鱼尾纹……”
■点评:通过细节描写,写活了同班同学张怡博。
这是在初一(3)班的作文课上,学生宣读的作文。全班48名学生,4人一组,每组推荐一篇作文,由一名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点评也是由学生完成的。
“妈呀!满眼都是头发!”“他的笑容憨憨的,眼角还会有浅浅的鱼尾纹……”这些由学生创作的描写本班同学的经典句子,不仅让学生们听后乐得前仰后合,而且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
2 制订一套标准人人都是点评能手
当天上课的老师叫耿丽,她说,目前整个初一年级的作文课都采用这种模式,这是初一语文组老师共同探讨的模式:学生写作文→学生互批作文→推荐作文课堂展示→全班一起点评分享……
最难的环节是学生互批作文。老师们经过集体讨论,给学生制订了一套标准,共11项内容,学生批改作文时,可以就格式是否正确、错别字是否较多、卷面是否干净、是否有病句、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中心思想是否鲜明等方面进行批改。
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如今学生批改起作文来非常得心应手,点评得非常到位。而且学生特别在意同学对自己作文的评价。以前老师给的评语,学生是很少认真看的。
学生每周有一次作文课,两节课连上,第一节课学生写作文,第二节课学生互批作文(时间宽裕的话,就选读两篇作文)。第二周的作文课内容是,被选出的作文在班里读,不仅读作文的内容,还要读点评的内容。读完之后,全班同学再次点评。
不是每次都要选读最好的作文,可以选读进步最快的学生的作文,也可以选读存在问题较多的作文,不过,老师和学生之间有默契,对存在问题较多的作文,不公布作者的名字,点评时,也只对作文本身,不对人。
点评作文的过程,是大家最开心、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
每到周五,就会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写啥作文?”“老师,我们上作文课吧。”
(下转D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