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秀珍正在玩微信 |
|
▲▲牡丹花开 微信邀友来
今年牡丹文化节前一个月,家住涧西区中泰世纪花城的卢秀珍,便早早地在微信群“邹氏家族”里吆喝开了:“诸位,牡丹花快开了,大家把手头的工作提前安排好,来洛阳看花吧!”微信群里立马热闹起来。她远在大连的侄儿发话了:“三婶,我们想去,可我妈腿疼。”“那就推着轮椅来呗。”“弟媳妇呀,我要带上朋友去看花。”“没问题,来吧!”……
发出一个邀请,邀来了几拨儿亲友。卢秀珍送走一拨儿,迎来另一拨儿,格外忙乎也格外开心。“以前,亲戚之间很少走动,电话也很少打,亲情有些淡了;谁家有个啥事都在微信里晒晒,增进了解,别提多亲了。” 卢秀珍说。
这两天卢秀珍一边忙着带亲友看花,一边用手机给牡丹拍照,发到微信上,给没来的亲友“现场直播”。看到如此漂亮的牡丹花,亲友们都在微信上啧啧称赞。
▲▲微信群聊 人远心不远
卢秀珍玩微信有一年多了。2013年春节前后,她儿子给她买了个智能手机,下载了微信软件。卢秀珍不乐意了:“我都66岁了,能接打电话就不错了,还整什么微信?”没想到五六岁的小孙女让卢秀珍开了眼。卢秀珍做好饭端上桌,小孙女咔嚓给饭菜来了张“合影”,发了条微信,还配一行字:这是我家的饭。接着一帮人对饭菜议论开了。卢秀珍很惊讶,微信居然这么神奇。之后她师从女儿开始学打字聊天、语音聊天,各种功能卢秀珍学了个遍。
卢秀珍的老伴儿邹孝敬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兄弟姐妹分布在哈尔滨、重庆、陕西、河北等地,平时很少联系。那天邹孝敬大哥家的孩子发来短信说:“三婶,会用微信吗?”就这样,卢秀珍被拉进了“邹氏家族”微信群,里面有十几个人,大都是邹孝敬的晚辈。卢秀珍进了微信群可找到乐活地儿了,她种的对红开花了,激动得拍了靓照发到群里,侄子侄女们围观后点评一番,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马年春节,邹氏家族边看春晚边微信群聊:“这是我家的年夜饭。”“这是我买的新衣服。”“这是我家的靓宝宝。”隔着万水千山,他们在微信上相聚,原本有些陌生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人开玩笑:咱还看啥春晚呀,咱这群比春晚热闹多了。
▲▲老少热聊 人老心不老
卢秀珍白天去种菜、上老年大学,晚上吃完饭就登录微信,看看一大家人都干了啥。谁家有喜事了,她会跟老伴儿说道说道,分享快乐;哪个生病了,让他发个视频,看看是不是瘦了,然后发个微信关心关心,再发个相关的养生文章,让对方调理一下身体。
卢秀珍变得时尚了,童鞋等时髦网络用语她都用,这都是在微信上跟着侄子侄女学的。
卢秀珍在老年大学报了一个诗词班,为了学好古诗词,晚辈们教她下载了一个新华字典软件,哪个字不懂,打开手机一查便知;她还下载了一个查查软件,买个东西,用手机一扫就能查出它的原产地、价格,买着心里踏实。
邹孝敬的老家在东北,可是一大家子没几个人会说家乡话。他在陕西宝鸡的二哥,发来一段《东北猫学说东北话》的搞笑视频,一家人看后笑得前仰后合。
“自从跟家人聊上后,我长了不少见识,学了不少新玩意儿,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卢秀珍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