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舌尖上的中国”火在以美食见人生
又是“表格太短”?
将心比心的力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洛浦听风
“舌尖上的中国”火在以美食见人生
斯传
    2011年5月,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日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其维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与泪水齐飞。

    CCTV-1每周五晚9点的首播,央视多频道、多时段的重复播出,每周只播一集的“追剧”范儿,大型综艺节目般的广告投放,不菲的国内、国外版权收入以及大型电商同步跟进的营销大战——《舌尖2》都将国产纪录片的市场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开始意识到: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好的纪录片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因为名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诱人的画面让人想舔屏幕,而是因为,这是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草根劳作的歌咏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礼赞。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加强了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从人开始,叙事起兴,入眼观感,入心情感,美食成为背景,灵魂感受触动。虽然也有人觉得,故事略显喧宾夺主,对食物描述太过匆忙,但是一部主题为“探讨人与食物关系”的纪录片,本来就不只是一场美食盛宴,它不是“天天饮食”菜谱,更不是“美女私房菜”。

    《舌尖》跃出屏幕之外的,是一种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很多人远离故土,拥有几千个味蕾的舌头却顽强地保存着来自儿时、来自故土的味觉记忆。

    《舌尖》让人有种冲动,想回家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跟妈妈学做一道家乡菜,在奔波的路上带一点家乡美食,认真对待我们的一日三餐。

    对家庭温情和血缘亲情的渲染,是《舌尖》最动人之处。无论是劳作的场面还是丰收的笑脸,美食总是与幸福的家庭相伴,幸福的家庭也总是不缺少美食。

    《舌尖》还告诉我们,顶级的美食总是在民间、在乡野。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却看不到酒店和名厨,只有民间的厨房,用一种平视而非俯拍的角度,讲述着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口中的美食,无不来自别人的汗水。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讲到动情之处,每每让人“眼泪与口水齐流”。

    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既是《舌尖》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为成功之处。真正流连“舌尖”的美味,恰恰是藏在自然深处溢满草根味道的食材以及那些亲近它的人。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