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元帝司马睿画像 (资料图片) |
| 东晋十六国 (资料图片) |
|
西晋的历史,格外富有戏剧性。自从司马代魏,三分归晋,在洛阳这个舞台上,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倾情演出,留下烟花般的极致绚烂。待到痴儿悍妇登场,八王之乱爆发,这个王朝已距覆灭不远。东渡,是它续写的另一段悲欢。
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却也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主儿。他能在江东开辟一片根据地,将司马氏政权延续下去,全靠铁哥们儿王导的倾力辅佐。不过,世家大族与皇室共同执政的局面也由此形成,东晋前后104年有11位皇帝,基本没能摆脱这个模式。
1 低调司马睿,称帝在建邺
公元318年4月,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南京)迎来了登基的日子。众目睽睽之下,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就是拉着王导的手,让他跟自己同坐御床,接受百官朝拜。
在司马睿看来,自己这个皇帝宝座,应该也有王导的一半。他想以此表达对铁哥们儿的感激之情,但王导坚决推辞:“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以仰照!”
这一年,司马睿和王导都是43岁。他们年轻时在洛阳结下的深厚情谊,终于在江东开花结果。司马睿尤其感慨:这么多年,王导始终追随自己,若非他一路出谋划策,自己别说当皇帝了,恐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确实,王导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一带)人,出自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他风度翩翩,学识过人。司马睿虽是司马懿的曾孙,15岁就嗣位琅琊王,但没什么雄才大略。他胜在一向行为恭谨,为人低调。关于这一点,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自知“来路不正”,不敢招摇。
原来,曹魏时流行的谶(chèn)书《玄石图》中,有“牛继马后”的谶语。当时司马懿大权在握,他担心将来司马氏的天下会被牛氏夺去,就用鸩酒毒死了手下猛将牛金。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到他的孙子琅琊恭王司马靓时,还是在姓牛的人身上栽了跟头:司马靓的王妃夏侯光姬与王府一名牛姓小吏私通,于公元276年在洛阳生下了司马睿。
这个猛料虽载于正史,但正史也有可能被人改写。因此,司马睿究竟姓“牛”还是姓“马”,历来就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西晋灭亡后,他将司马氏政权延续了下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后人对司马睿的评价,多认为其“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事实上,他能到江东开辟一片根据地,全凭王导的魄力和眼光。
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得到东海王司马越的器重。当时,琅琊王氏与司马越关系密切,王导与司马睿私交也很好。他感觉天下即将大乱,便劝司马睿离开洛阳,到封国去积蓄力量。也是在他的劝说下,公元307年,司马越同意司马睿移师江东。
王导随司马睿到了建邺,开始苦心经营这个地方。公元317年3月,得到晋愍帝司马邺出降的消息后,司马睿始称晋王,东晋建立。次年4月,司马邺的死讯传来,司马睿才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了基,史称晋元帝。为避司马邺的讳,建邺改名建康。
2 君臣名分定,王导立大功
刚到江东时,司马睿心里很没底儿,因为这里原来是东吴的地盘。虽然西晋灭吴几十年了,但吴地叛乱不断,吴人对这个“空降”过来的统治者并不买账。无奈之下,他常常借酒浇愁,向人诉说心里的苦闷:“寄居在他人的国土上,心里真惭愧啊!”
当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纷纷避难江东。他们也常怀故国之思,风和日丽时就相邀到城南的新亭喝酒,然后相对而泣:“这里的风景跟中原没什么不同,可江山却不一样了!”
王导见状很头疼。他劝司马睿戒酒,打起精神治理国家,并对中原士族说:“诸位应当合力报效朝廷,早日收复中原,何必像亡国奴那样相对哭泣!”
王导是个实干家,正是在他的多方张罗下,人心和局势才稳定下来。
比如,吴人最初不服司马睿,王导就找来在吴地很有威望的堂兄王敦,让他和自己一起“演戏”。在三月三日上巳节时,人们纷纷到郊外享受春光,司马睿也摆出全副仪仗出来了,后面还跟着毕恭毕敬的王导、王敦等人。吴人一看,大吃一惊,忙在路边施礼拜迎,司马睿就这样有了权威。
紧接着,王导又提出:“顾荣、贺循是吴地名士,只要能召他们前来做官,其他人就好办了。”司马睿深以为然,派王导亲自去办此事。二人果然应召,从此江东士族大多归附,君臣名分定了下来,司马睿终于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不过,当时中原士族与江东士族互相瞧不起。中原士族在一起都说洛阳话,且不与吴人通婚,用这种方式排挤对方。而江东士族自尊心很强,对中原士族也很轻视。王导无奈,只好放下脸面,自己想办法跟江东士族修好。比如见吴人的时候,他就说吴语,哪怕因此受到中原士族的嘲笑。王导还想和江东士族陆玩家联姻,结果被拒。陆玩轻蔑地说,他不能开这个先例。
终其一生,王导都在调和各方的矛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司马睿任他为相主持朝纲,而大将军王敦则掌管军事。他们一内一外,替司马睿打理江山,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3 元帝忧愤死王敦叛乱被平
晋元帝司马睿曾说,王导就是他的萧何。但登基不久,他就对大权旁落感到不爽了,开始培植刘隗、刁协等心腹,疏远、压制王导和王敦二人。
王导性格宽厚平和,对此不说什么,王敦却不干了。他比王导大10岁,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素有重名”,且以刚烈著称,从来不受窝囊气。这次,他先是上书为王导打抱不平,接着又陈述历代皇帝猜疑忠臣、信任小人的后果,本想以此打动司马睿,结果却使司马睿对他更为忌惮了。
公元322年年初,王敦以诛佞臣刘隗为名,发兵杀奔石头城(位于建康城西)。司马睿大怒,亲自披甲迎战,结果一败涂地。无奈之下,他换上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可以早点跟我说。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必让百姓跟着受苦呢?”
这番话并没有改善两人的关系。王敦没明说要当皇帝,却称太子司马绍不孝,要将其废掉,只是由于朝中大臣极力反对才没有成功。随后,王敦退兵武昌,继续遥控朝政。
那段时间,王导的日子极不好过。因王敦反叛,他受到牵连,每天都要率族中子弟等待朝廷定罪。刘隗建议尽诛王家人,好在司马睿知道王导素来忠直,不仅没有治罪,还让王导将来继续辅佐太子。
到了年底,在王敦的威逼之下,司马睿忧愤而死,终年47岁。次日,25岁的太子司马绍继位,就是晋明帝。
晋明帝司马绍的长相比较奇特。他的母亲是一名鲜卑族女子,因此他也有一半鲜卑血统,胡须是黄色的。另外,他的性格也像侠客,总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公元324年夏,得知大将军王敦即将举兵进攻建康,他就一人一骑跑出数百里查探情况。当时王敦已病,正在营中午睡,听到军士汇报情况,他虽知“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急忙派人前去追杀,但没能追上。
在王导等人的支持下,司马绍下令讨伐王敦。在这个过程中,59岁的王敦病死了,后来这场叛乱得以平定。然而,由于开国皇帝司马睿没有带好头儿,皇室与世家大族共同执政的模式,几乎贯穿整个东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