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爱芬(右)和大四学生张少一起对自行车租赁表进行研究,讨论经营思路 |
|
2011年9月,刚考入河南工业大学的焦爱芬就开始了她的公益事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绿色郑州行”创行团队在这个90后姑娘的带领下,用回收、翻新校园废弃自行车,再以出租、出售的方式收益近15万元,先后帮助85名贫困大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状况。
▲▲▲毕业季,废弃自行车散落大学校园
每年的毕业季,高校都会集中爆发一次“自行车大遗弃”——随着毕业生的陆续离校,那些曾经不可或缺却再无用武之地的自行车,被主人们弃置,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2011年,19岁的焦爱芬考入河南工业大学,刚刚成为大学生的她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了学校的创行团队,成为“绿色郑州行”的队长。怎样将校园里被弃置的自行车重复利用起来,成为“绿色郑州行”团队成员首先考虑的问题。通过调研和思考,大家初步决定把这些无主的废旧自行车搜集起来,根据新旧程度进行分类,再分别加以利用。
2011年9月,漂亮女生焦爱芬开始和她的队员们一起为“拯救”高校废弃自行车而努力。“我们的愿望是,通过对废旧自行车的循环再利用,创造经济价值,帮助有梦想的贫困大学生。”焦爱芬说,团队之所以将行动命名为“绿色郑州行”,是因为这个名字不仅涵盖了项目的内容,而且说出了活动本身的意义。
▲▲▲旧车换“新颜”,再创新价值
经过对校园自行车棚和周边二手车市场的实地调查,焦爱芬和同学们研究出了集“回收、翻新、租赁、出售”为一体的废旧自行车循环利用模式。
他们回收了大量被弃置的自行车,再将它们分类、翻新,通过租赁和出售的方式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同时将废弃的车胎、车把手等零部件制作成工艺品,在校园里宣传。
“我们学校有个自行车行,租卖新自行车,车行是师兄师姐创业开的,生意很不错。我们主动上门联系,跟他们达成合作意向后,招募了一些家境贫困的同学去观摩学习自行车的维修、翻新技术,同时在校园搜集废弃的自行车。”焦爱芬说。
“前期,出现过很多次意外,譬如有些自行车看似无人认领,却被车主找回,类似这种情况让我们很为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焦爱芬在学校后勤部的帮助下,在宿舍楼下张贴公告,低价回收同学们不再使用的自行车,明确物权,避免纠纷。
▲▲▲3年收入近15万元,帮扶85名贫困大学生
据介绍,不到四成新的,20元回收,五六成新的,60元回收,八九成新的,100元回收。车子翻新后,用于出租或者出售。对外出租,按天计价,每辆每天收费5元、8元、10元不等。出售价格分80元、180元两档。
“春秋两季,也就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中旬、9月初至11月初是自行车租赁的旺季,同学们常常组织郊游,出租价格相对高一些,租车的人也比较多。”焦爱芬说,与出租相比,出售自行车的回报相对高一些,资金回收得更快。
截至去年年底,他们共对外出租自行车8000多次,收入6万多元;卖出翻新二手车近600辆,收入8.5万余元。除去回收自行车和翻新的支出,团队将所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共帮扶了85人。
目前,“绿色郑州行”项目进展顺利,在去年的“创响挑战赛”中入围十强,这让焦爱芬和她的团队备受鼓舞。
“希望‘绿色郑州行’的自行车可以带着我们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用公益和环保的力量让郑州这座城市充满生机。”对于未来,焦爱芬信心十足。她表示,她和同学们希望这个项目可以复制到更多高校和社区,并促进短途租赁网和智能租车系统的建立,将绿色出行的理念贯穿到生活的每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