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经过一辈子的打拼和积蓄,现在不少老年人手头比较宽裕,引起了骗子的注意。近年来,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情况屡见报端。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有哪些?老年人如何远离骗局、安享晚年?近日,洛阳晚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 电话诈骗花样多
“现在针对老年人的电话诈骗太多了,不久前我就遇到过。”刚退休不久的市民王先生说,对方打电话到我家里,自称某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正在做业务推广,如果你存多少钱,就给你多高多高的利息。“我不太相信,就问他工号是多少,结果对方直接把电话挂断了。”
“在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不可能直接向客户要账号和密码,如果遇到有人说要帮你代办业务,就要提高警惕了。”中国银行洛阳分行中银财富管理中心产品经理张华说。
除了电话推销高息理财产品,还有不法分子打电话编造事故迷惑老人进行诈骗。比如,不法分子打电话给老人,冒充老人的朋友或让老人猜其是谁,在赢得老人的信任后,假称在外地发生交通事故,请求老人汇款实施诈骗等。
虽然电话诈骗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但内容都是通过电话,企图让你转账汇款。对于老人来说,防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
2 面对非法集资,
老人们要擦亮双眼
非法集资多指一些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单位或个人打着各种旗号,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存款业务;或者以投资、集资入股为幌子吸收公众资金,承诺到期支付高息。集资者之前往往承诺支付较高的年利息,一些老年人为谋取高利息而对其情有独钟。一旦非法集资的公司倒闭,老人们的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
在生活中遇到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除了非法集资,还有非法证券活动。非法证券活动主要是指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那些所谓的“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很有可能是假的。面对金融投资,老人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3 轻信短信推荐,可能落入骗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老年人耳根软,轻信短信推荐的理财产品和股票,也有可能落入骗局。
中原证券投资顾问吕鹏瑜指出,目前,有的股票投资咨询公司会通过不法手段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发短信推荐某股票持续涨停的信息。“这些公司前期通过大量购买该股,让其持续涨停,让客户相信他们的推荐。在这些公司赚够了钱后,就会抽身而退,该股票就会迅速下跌,那些高位接盘的客户往往损失惨重。”
吕鹏瑜提醒,消费者应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向来历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相关信息;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的利益诱惑,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设置圈套的机会;在不能得到完全确认的情况下,不要向陌生人账户汇款。
4 贪图高利息,把自己“套”进去
在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贪图高收益,防范意识较差,而成为民间借贷的受害者。
53岁的王先生几年前通过朋友介绍,将5万元钱投给某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一年20%的收益率。王先生表示,当时,朋友跟他说这个担保公司实力雄厚、信誉好,在这里投资风险很小。但王先生把钱投进去不到半年,该担保公司倒闭了,别说高利息,王先生至今仍未追回自己的本钱。
虽然民间借贷的收益率很高,但风险也很大,老年人抗风险能力较弱,可别因贪图高利息,最后把自己“套”进去。
5 远离保健品诈骗
一些老年人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弱,容易偏听偏信,所以这些老年人也就成为推销保健品骗子们惯常盯着的目标。其实,这些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老人们之所以屡屡上当,是因为被不法分子吹嘘的所谓药品高疗效和赠品所诱惑。为进一步获取老人的信任,不法分子还通过让老人免费试用产品等手法,一步一步引其上钩。
业内人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作决策,要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不要贪小便宜。碰到购买高价保健品等情况时,一定要征求子女的意见,提高防范意识。
6 收藏专业性强,切勿盲目购买藏品
“我前段时间接到过推销纪念币的电话。”市民周先生说,我说我儿子喜欢收藏纪念币,让他接电话。还没等周先生把电话递给儿子,对方就挂了电话。
由于信息不灵,在理财中,老年人很容易轻信他人。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对老年人进行诈骗。比如,用过期作废和造假的外国货币,骗老人认购;用废弃、不可兑换的有价证券骗老年人;多人串联“组团”骗老年人;用假古董骗老年人等。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洛阳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杜西艺提醒广大市民,搞收藏专业性强,风险大,不易变现,不建议老年人通过购买藏品来投资。如果老年人想用闲置资金购买藏品,一定要谨慎。如果不懂古董,无法辨别藏品的真伪,切勿盲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