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周刊官方微博 微信号:lywbjyzk 扫一扫,加入我们 关注洛阳教育 我们一直很用心 |
| 下象棋 |
| 吹葫芦丝 |
| 练跆拳道 |
| 绘制 莉莎 |
|
在高新区实验小学,每周五下午3点半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第二节下课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走班”——到喜欢的社团里学技艺、长本领,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艺术的熏陶,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社团文化成为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也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下午放学后“有地方去”,还为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出了积极探索。
社团活动
培养课外兴趣,让孩子们下午放学后有地方去
4月30日一大早,中州西路小学四(1)班的赵翔便早早起了床,将前一天晚上剪好的红纸整齐地卷起来并用绳子扎好。当天,他将作为“剪纸小能手”在学校举办的首届剪纸文化节上为大家现场表演。
这次上台,和他4年来培养的兴趣分不开——上一年级时,看到一朵朵漂亮的小花伴随着上下飞舞的剪刀在老师的手中慢慢绽放,赵翔便被这种神奇的“魔法”吸引住了。后来,学校的剪纸社团招募新人,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本学期开始,剪纸班的课程固定在了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经常性的练习让赵翔的剪纸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
和赵翔一样,本学期开学,高新区实验小学四(1)班的赵申博也报名参加了学校新开设的象棋班。虽然之前学校也有象棋社,但带班老师不固定,上课、练习时间也不固定。如今,学校将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了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学习。
“孩子们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该校校长史静霞表示,像这种老师固定、场地固定、学生不固定的“走班”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是学校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具体表现。
其实,社团活动在各学校并不新鲜,但使之变得常态化,还是从这个学期开始的。市实验小学在每周二、周三下午放学后,为孩子们开设了十字绣班、科技班、合唱团等“小课堂”;而在芳林路小学,“1+1”小课程开发设立的20多个兴趣班,不仅挖掘出了孩子们平时隐藏的特长、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更让很多学生因此爱上了“社团”这个第二课堂。
(下转D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