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泡桐树 想起焦裕禄 |
|
■编者按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组织上从尉氏县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今起聚焦焦裕禄在兰考的岁月。敬请关注。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焦裕禄精神在兰考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他的求实作风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求实”是焦裕禄为人、为官、做事风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把焦裕禄的求实作风概括为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把焦裕禄的奋斗精神概括为“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为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提供了参照和遵循。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半个多世纪前,焦裕禄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害”调查队跑遍全县,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他要亲自去掂一掂兰考“三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寻求治理天灾的科学方法。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教育广大干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正是凭借这股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兰考人民找到种植泡桐等治理水沙碱“三害”的良策,从此走上根本改变兰考和兰考人民命运的新路。
1963年,为查风口,焦裕禄来到东坝头乡的张庄。当时,这里到处是一片白茫茫,就在焦裕禄为寻找治沙良方而日夜难眠时,他在“下马台”偶遇了一个正在为父母上坟的老乡。见老乡从远处抬来淤土封在坟头上,焦裕禄若有所思地问:“有用吗?”“有。你看,封上淤土之后沙土就被压住了,再也翻不起来。”听了老乡的话,焦裕禄像发现了法宝,他兴奋地说:“一个人一早上封一个坟,我们用人民公社的力量,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几万人,干一年、两年、三年,大人小孩齐上阵,大筐小筐往上端,担的担、挑的挑、抬的抬,凡是有淤土的地方,都采用淤土盖沙的办法把沙丘封住,再栽上树、种上草,沙丘岂不就变成良田?”
谁也没有料到,淤土封坟的法子最后形成了“贴膏药扎针”的一整套做法,成为兰考人民对抗风沙的不朽武器。焦裕禄还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条治沙经验:造林固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根治风沙的危害。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焦裕禄经常这么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焦裕禄一直这么做。如今的东坝头乡,林田阡陌,绿草如茵,一座焦裕禄半身塑像巍然挺立。
“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扛着”
1962年冬,焦裕禄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到了兰考。正如穆青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内涝淹坏了30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面对重重困难,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面对兰考严峻灾情的考验,焦裕禄还有着一股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气魄。
为了救助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干部和群众,焦裕禄做出了一个决定:派人到外地购买议价粮。在当时,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是条红线,面对可能的政治处分,焦裕禄斩钉截铁地说:“救命要紧,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扛着。”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当时这么做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做赌注,但是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他早已经把个人的风险置之度外。最后,县委常委会讨论认为,代食品和副食品是不受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限制的,县里可以买这些来救济群众。”曾在兰考县总工会工作过的李国庆回忆说。就这样,焦裕禄让县供销社组织了148人的采购队伍,十几辆大卡车走了八个省,采购了粉条、苜蓿片、红薯干、蚕豆等30多万公斤的副食品,将全县的干部群众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先顾吃饭,后顾好看”
1963年3月,在一次县委会上,与会人员研究造林问题时发生了争论,有人主张把树种到沙丘上、风口上来防风固沙;有人主张种到大路旁来绿化环境。焦裕禄总结时说:“两种意见都有道理,都应当实现,但有个步骤问题。我的意见是‘先顾吃饭,后顾好看’。”大家觉得这个总结全面周到,主次分明,扼要生动,争论双方都愉快地接受了焦裕禄的意见。
“焦书记是个有脾气的人,敢作敢当,每件事都能让人心服口服,这样的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李国庆老人言语中充满无限感慨。
兰考人都说,焦书记在兰考的时间虽然只有475天,但他给兰考找到了根治“三害”的方法和路子,给兰考人留下了一股精气神儿!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已转化为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强大力量,推动着兰考跨越发展。
如今,当年内涝盐碱严重的三义寨乡南马庄村成了“荷塘绕村转,螃蟹荷下生”的中原“小江南”;含金量与日俱增的泡桐树不仅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也给兰考人带来了商机,成为80余万兰考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昔日风沙肆虐的黄河滩地上盖起了一座座生态蔬菜大棚……兰考人的日子,正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越发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