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向专家(右一)请教 |
|
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安排家务劳动。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不少父母又会感到苦恼:孩子不爱做家务,用支付报酬的形式为其劳动埋单是否可取?当孩子觉得劳动太辛苦,不愿意配合时,家长又该如何引导?
上周六下午,本刊“西工家长群”的二三十名网友在群主“微雨寒梅”的带领下,到中国国花园聚会、讨论,专家现场给出了建议。
调查:你家的宝贝做家务吗?
活动开始前,记者作了个小调查:你家的宝贝做家务吗?
结果,在10多个家庭中,只有两个家庭的孩子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其他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做一点儿家务,要么需要家长不停催促,干起活儿来极不情愿。
“孩子上小学后,我安排他每天洗碗。刚开始,他干得挺起劲儿,时间长了就不想干了,我只好说每次奖励他5角钱……”一位妈妈说,在实施奖励后,孩子重新干了起来,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孩子彻底撂了挑子。一天中午洗碗时,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这位妈妈觉得,既然有奖就要有罚,便让孩子赔1元钱,提醒他以后别再大意,没想到孩子抗议了,从此再也不洗碗了。
此话一出,引来不少家长共鸣。“物质激励法”,不少家庭都在用,虽然孩子劳动了,但家长又担心孩子爱上的并不是劳动,而是金钱。
另外,还有家长说,孩子其实很喜欢帮大人干活。但他们干不好,不是拖地时把地板弄得都是水,就是洗衣服时搞得家里像个“泡泡王国”,替他们收拾“烂摊子”的时间,比自己干活儿还要费劲,
经验:让孩子觉得劳动有成就感
“我觉得,想让孩子爱劳动,一定要学会鼓励他,而不是经常说他这做得不对,那做得不好。”提起让孩子劳动这事儿,网友“莲花”颇有经验:
我儿子今年9岁,特别爱动。儿子第一次提出想“帮忙”的请求是他三四岁时,当时我正在洗衣服,儿子也想参与,我拿了一个小盆,把他的袜子递给他。虽然他洗得并不干净,还把洗衣粉水弄得到处都是,但我没批评他,而是夸他会帮妈妈分担家务了,真是个小男子汉。
很多男孩子的卧室都乱糟糟的,但我儿子的卧室很整齐。叠被子、整理枕头这些事情,都是他从上学开始慢慢学着做的。以前,我儿子回到家想不起来换鞋,每次都要我提醒,后来我就跟他说:“你要是不把它们放进鞋柜里,它们晚上会哭着跑到你的梦里找你!”这样说了几次,儿子竟真的梦到了他的鞋。后来,他就养成了自己整理鞋子的好习惯。
另外,我还给儿子起了两个“别名”,一个叫“笨笨”,一个叫“聪聪”。一旦儿子做错事,我就会说:“笨笨,你又错了!”但我发现,我越这样叫他,他做得越不好;相反,就算他做得不好,我也用“聪聪”这个名字鼓励他,他就会越做越好。
专家:细心呵护孩子的劳动热情
对于“莲花”的做法,老城区坛角小学校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乔宏超给予了肯定:“孩子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模仿,二是强化。”3岁至7岁的孩子,正是热衷“帮倒忙”的时期,家长们要细心呵护孩子们的热情,否则将使其失去劳动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袖手旁观的坏习惯。比如,孩子想帮忙拖地,如果他不能胜任,可以让他只干某个环节——在妈妈拖地的时候,帮忙把鞋子整理好,或者把小板凳移开。作为妈妈,要记得在孩子帮完忙后给予夸奖。当他了解一项劳动的全过程后,家长就可以反复对其训练,强化这项技能。
对于家务,家长之间不可互相推诿,如果家长总是把劳动看成一种枯燥无味的事,常为谁多干了、谁少干了而争吵不休,那么孩子肯定不会觉得干家务活儿有什么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