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城游客如织、酒店一房难求,一旦牡丹凋谢,部分景区门可罗雀、酒店空房闲置。洛阳旅游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昨日,来自我市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旅游专家、学者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昨日上午,一场“旅游让7天热起来——旅游产品即时性消费研讨会”在洛阳智慧旅游指挥中心举行,会上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小峰说,我市旅游经营淡旺季差距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旅游产品的“保质期”和“使用期”结合、利用得不够。
“旅游产品是按天为单位售卖的,今天景区容量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明天就不能售卖今天的容量了。”孙小峰说,从这个角度看,旅游产品的“保质期”很短暂,一般来讲中近程市场的客户群体多在节假日出游,可在非节假日出游的中远程市场的客户群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如银发阶层、城市周边农民、轮休蓝领阶层等。
对此,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认为,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来改变淡季旅游,在淡季时细分市场,同时建立富有弹性的价格体系,让交通、住宿、景区等各个与旅游相关的领域联动起来,推出一系列淡季休闲产品。
孙小峰认为,旅游景区或是酒店利用产品价格杠杆撬动市场,进而将未进入视野的出游群体“请”出来,可以拉长旅游的“保质期”,让企业的经营收入提高,同时也能推动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