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最后冲刺阶段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洛阳外国语学校高三政治教师王晓江认为,政治科目的备考重点应为系统、牢固地建好基础知识网络,总结、归纳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果,突破重点和难点,查漏补缺,做到稳中求进。
以教材为依据 夯实基础知识
王晓江说,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成绩。考生应该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教材为依据,把4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深化对教材的理解,熟能生巧,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知识体系,浓缩知识精华。
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时,考生要围绕资源配置这个核心,以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把知识点展开、理顺;也可以从社会大生产的四个环节来构建知识网络,或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角度来展开分析。
考生要坚持对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激发思维潜能,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在重温教材时,考生不能忽视课本的“目录”“单元知识结构”“名言”“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单元探究”等知识点。
王晓江特别提醒,今年政治4本教材新变化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要用新的内容来回答问题。
以试题为载体 提升解题能力
“在高考前,搞题海战术不可取,但要进行适度的答题训练,做题重质不重量,建议同学们精做。”王晓江说,考生要注意总结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找到解题思路,建立答题模本,着重提升解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模拟 考生要锻炼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做超过高考选择题题量的能力。锻炼做非选择题,重在练审题能力和组织答案能力,可以提纲式作答,并参照参考答案找差距,同时注意梳理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方法。
●做真题 考生要从往年高考题中找感觉、找规律、找高考命题的出题角度等。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哲学生活试题往往注重对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文化生活试题要求考生从两个观点中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析时政 考生要运用教材知识多角度分析时政材料。比如:“中国梦”是法治梦、民主梦、幸福梦、民族梦,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方面进行多角度、小切入分析。文化生活方面可以思考文化生活现象:交流方式从书信到手机短信再到微信、手机阅读与读书、洋地名和洋楼盘名等。
●温错题 考生要翻看错题本,温故知新,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
以规范为标准 向细节要分数
“在考试时,只要注意细节、规范答题就能多得分。”王晓江说,考生答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
●做题过程规范 选择题注意设问,考生可以在试卷上圈出关键词提醒自己,把错误的选项划掉,不确定的选项打问号;非选择题要慢审题,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注意审设问的知识指向范围、主体、设问类型,然后大概列出知识点,根据材料筛选。总之,审题要慢、准、细。
●组织答案规范 政治题文字量大,规范答题可有效避免因非智力因素失分。王晓江建议,考生要把答案进行序号化(①②③④)、段落化、要点化(根据题目要求知识点分合得当)、术语化、逻辑化、完整化、整洁化处理。考生在组织答案过程中,要根据其重要程度和教材出现顺序分清答案的先后顺序;要注意同一问题若有两个设问或有两个主体以上,应该分开标示明确作答,如信息①②、措施①②;要把教材知识放在前,结合材料放在后,中间用句号分开;尽量做到表述简练、有逻辑层次、观点鲜明、举例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