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按照要求的底线做事,而不是做应该做的,也就是为了能“过关”,而不是去出色地完成工作,这可要不得。
看晚报,我市疾控中心将拿出资金作为预付款,按季度给予结束疗程或年底结算的结核病新农合患者报销补偿。如此一来,过去报销至少要等半年,现在最多3个月。
时间的缩短,意味着可能帮助患者扛过最难熬的日子,善莫大焉。
办个事,时间变短了,效率提高了,老百姓自然欢迎。
就拿我市医保报销流程的变化来说吧。以往,不管是城镇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都是个人先垫付,出院再拿着票据、医保证(卡)等到相关部门去审核,少说也得一个月后才能拿到报销款。
有没有钱都要个人先垫,完了还有漫长的审核过程,不要说困难家庭,就算是一般家庭,也可能不堪重负,甚至迈不过去这道坎儿。
如今,参保居民出院,在医院就能报,省去了垫付环节,省去了跑腿环节,也省去了等待的时间,便民是实实在在的。
然而,在一些与百姓打交道的公共服务部门,“高效”并不常见。工作人员会诉苦,“我忙啊”“我们没时间啊”,结果,一件事情拖了一天又一天还是老样子;原本3天可以办完的事,非要用5天;规定一两个月完成的事,非要拖到第二个月。
是真忙还是假忙?是瞎忙还是忙有所成?真要较较真,一五一十地列出来,让大家看个明白,有些人有些部门恐怕又要作难了。
想起某位俄罗斯专家的话:中国人在工作中,常按照要求的底线做事,而不是做应该做的,也就是为了能“过关”,而不是去出色地完成工作。
事务繁忙是常有的事,但绝不能成为搪塞、拖拉的借口,也绝不是得过且过的理由。认真了,一个人就可能由平庸变优秀;马虎了,一个部门就可能引来百姓抱怨。就像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把“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挂在嘴边,结果“找错医生一命呜呼”。
一项工作,及早着手,及早办理,需要精力,更需要主动的意识。于民生而言,早一分钟落实,都是赢得口碑的好事。
少说什么按规定如何,少说什么没时间,有句话不是说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