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堪其扰
(新华社发) | |
2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微信账号注册必须绑定手机号码,对现有公共账号实施全面清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有关负责人说,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服务发展迅猛,用户突破8亿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与此同时,一些人借助这一平台向公众发布不良或违法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危害公共利益,引起了网民的不满。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反恐形势异常严峻,而且我们有事实也有证据表明,这些涉恐人员通过这种最便捷、最方便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进行勾连、渗透甚至组织策划。
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平台等公众信息发布服务环节,特别是具有传播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公众账号;严厉打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领域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对不认真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将依法追究责任。对此,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行动,加强对微信的管理。
此次专项行动欢迎广大网民举报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24小时受理公众举报,受理举报电话是12377。举报网址是http://net.china.com.cn。举报邮箱是jubao@china.org.cn。
延伸阅读
谣言泛滥,新型社交平台令人忧
□据 新华社
近年来,以微信、陌陌为代表的移动即时聊天工具异军突起,以其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受到用户欢迎。但与此同时,谣言、诈骗等问题也在这种新型社交平台上快速泛滥,成为广大用户“不能承受之痛”。
【用户】 “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
“好友生活动态被各种心灵鸡汤、可疑的养生秘籍及耸人听闻的传言刷屏,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朋友圈搞起微营销,让人不堪其扰。”前不久,一篇名为《该不该戒掉微信朋友圈》的帖子引发网民热议。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数据显示,我国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超过8亿人。但是,移动社交平台也因谣言泛滥、诈骗活动猖獗、暴力和色情等信息大肆传播而饱受诟病。
“今天在喷水池边遇到一个行乞的小男孩,可能是被拐卖的,请扩散!”“某处发现流浪狗急需救援,求转发!”记者了解到,许多微信用户都收到过此类刷屏骚扰,有的“改头换面”在不同的朋友圈里衍生出多个版本。不少用户不堪其扰,不得不问:“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
【危害】 社交“陷阱”无处不在
相比之下,虚假营销对用户是更直接的利益损害。据悉,微信公共账号已超过200万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沦为“营销卖场”,以次充好卖假货、“集赞兑奖”骗订阅等事件时有发生。
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获悉,目前已发现利用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实施诈骗、色情交易、拐卖儿童等多种违法犯罪活动,互联网犯罪向移动社交平台转移的趋势正日益明显,但是对此类新型社交平台的监管还面临很多“先天不足”。以微信营销为例,由于在朋友圈搞经营属于私密的个人行为,管理者很难对其行为及时监督;而公众账号在创建时只需验证建立者身份,不需验证其经营资质,由此埋下了交易隐患。
【声音】 “不能让没有刹车的汽车上路”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总编辑窦含章表示,与微博不同,移动即时聊天工具以熟人为媒介进行传播,用户对信息的信任度更高,安全隐患也更大。今年以来,广东、湖南等地警方就陆续侦破了多起利用微信等传播色情、暴恐信息造成社会恐慌的案件。窦含章认为,如果任由虚假、涉黄信息充斥朋友圈、公共账号,就会影响用户体验,进而阻碍社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不能让没有刹车的汽车上路。”专家表示,加强对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监管,不仅是对企业的保护,也是对行业发展和公众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