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茜文 |
|
8日下午,高考结束。被重压束缚了1年,被各种训练和考试“欺负”了12年的同学们是不是要激动地喊一声:“终于‘解放’了!”
“解放”以后,该干点儿啥?疯吃疯喝?还是疯玩儿?据了解,42%的考生有这样的打算。
那么,不好意思。在这里,《洛阳晚报·教育周刊》要给大家泼点儿冷水,提点儿建议。
1 适当放松 不要放纵
天气炎热,精神紧张,高考结束后,适度放松很有必要——可以开着空调,美美地睡上一觉,让充足的睡眠“营养”一下紧张了许久的神经;看看想看的电视剧,和朋友聚聚餐,看场电影,或者去KTV放声高歌;还可以找几个朋友,结伴外出,游山玩水。
…………
不过,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在放松的同时,同学们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安全。
由于过度放纵,每年都有学生发生意外。
市二中政教处副主任张守明介绍,以前,他教的一个学生,在高考结束后,过度兴奋,约同学出去打篮球。打了一场激烈的篮球赛之后,他仍不尽兴,回家的路上与同学比赛谁跳得高。结果,一不小心,小腿骨折了,在家休息了好几个月。
据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在高考结束的一周内,急诊科总能收治不少意外受伤的学生,除骨折的学生外,还有因过度饮酒出现昏迷的学生。
提醒:高三学生平时锻炼较少,突然激烈运动,身体容易受伤。精神兴奋、过量饮酒,神经系统也会吃不消。
2 填报志愿 需要预热
高考结束后的最大任务是“全家总动员”填报志愿。填报志愿的指导思想是,院校与专业并重:理想院校-现实院校-保底院校,圈定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缩小。
张守明说,他有个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因为高考时自我感觉不理想,就将填报志愿的任务交给了家长。家长为了保险,选择了一些省内二流院校。结果,孩子的成绩很好,最后,孩子和家长都非常遗憾。
市三中校长郭伟忠说,学生大多忙于学业,对自我的认知度和社会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从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中间有近20天时间,大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挖掘一下自己的兴趣,了解一下社会状况,这对填报志愿有很大好处。
每年开始填报志愿,都有家长、学生发愁,不知道该如何填报?如果对自己定位准确且目标明确的话,学生困惑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建议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入了解,比如“汽车制造业”,如果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名字感兴趣,可以上网搜一搜,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
对院校的了解,也是如此。大家可以到学校的网站、论坛上看一看。当然了,论坛上“负面言论”较多,要仔细甄别一下,哪些是吐槽,哪些是实质性的问题。如果可能,最好找一些了解志愿填报或已经在高校上学的亲戚朋友面对面进行咨询,多方面了解情况。
可能的话,预估一下分数,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院校、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了解之后,初步圈定一部分院校、专业作为储备,等待分数下来之后,再认真筛选。
成功人士都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为填报志愿预热,也算一次小的人生规划。
洛阳一高高级教师杜保中也就填报志愿问题,给学生支招,他建议在预估分数之后,结合喜欢的城市、喜欢的专业,按照不同流程为志愿排队:
流程1 城市→院校→专业→分数
流程2 院校→专业→城市→分数
流程3 分数→院校→专业→城市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选择怎样的流程,就看学生对哪一项最关注了。
3 了解社会 体验“上班”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最终还是要走上社会,服务社会的。
如果有条件,学生不妨利用这段时间走进社会,去体验一下。比如,在被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走进父母的工作单位,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环境,或者邀请几个同学,就职业选择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听听过来的人体会,还可以上网做测试,看看自己的职业倾向是什么……
有实践经验之后,在填报志愿时,也许内心就不会那么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