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雾追忆大哥孙绳武 | |
□记者
杨玉梅 文/图
著名翻译家、出版家孙绳武先生6月9日早晨在睡梦中仙逝,享年97岁。孙绳武原籍偃师,在其现在偃师的老家尚有83岁的弟弟孙雾一家。因疾病缠身,视兄如父的孙雾不能亲去北京参加大哥的追悼会,由两个儿子代为奔丧。12日下午,在偃师的家中,孙雾忆起大哥几番哽咽,他说大哥虽远离故土,但一直心系家乡。
追忆大哥,弟弟伤心之余满是自豪
12日下午,在偃师家中,孙雾将大哥孙绳武的照片和资料摊了一桌子,逐一回忆追思。“大哥无疾而终,是有福气的人。”孙雾看着大哥孙绳武生前的照片感叹道。
孙家有弟兄五个,孙绳武排行老大,孙雾则是老小。中间三兄弟:一个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烈士;一个因公殉职,英年早逝;还有一个年过古稀因病辞世。父亲走得早,再加上14岁的年龄差,孙雾早已在心中视长兄为父。
孙雾记得,大哥从小学习很认真;1942年自西北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编译委员会工作,师从著名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先生;1946年即翻译出白俄罗斯著名诗人库巴拉的诗集《芦笛集》等作品。
1953年,孙绳武被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当时,孙雾去北京看望哥哥,恰逢孙绳武受邀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演讲,孙雾也去旁听。
“当时,看到那么多人去听大哥讲课,我觉得很骄傲!”这位83岁的老人自豪地说。
当时的孙雾只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孙绳武一直鼓励他考大学。最终,在孙绳武的鼓励下,1956年孙雾考上了河南大学,后来回偃师做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远离故土,哥哥工作之余不忘家乡
孙雾说,大哥在工作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生活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大哥的两个孩子都是聋哑人,儿媳和女婿也是聋哑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孙绳武和孩子们的交流多靠文字进行。
到了晚年,孙绳武的爱人离世后,孙雾担心大哥没人说话寂寞,专门在家里装了一部电话,用来和大哥通电话。
“大哥最后一次回洛阳是在1991年。我记得当时他每天带着我的小孙子四处转悠,就想看看家乡有啥变化。”后来,因工作忙碌再加上腿脚不便,孙绳武再也没回过家乡。但不管是在通电话时,还是在信件中,孙绳武总要问问家乡的政治、经济有啥变化。
“大哥回不来,但他心里一直有家乡!”孙雾说。
延伸阅读
孙绳武,又名孙玮,1917年生于河南偃师,著名翻译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他是第四届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是制订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外国文学选题计划的主持人,曾翻译《卢笛集》《莱蒙托夫传》《普希金传》《高尔基传》等外国文学作品,还曾组织编辑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泰戈尔作品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普希金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