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着一条假腿,走路一瘸一拐的日本外交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国在战败者一栏第一个写下自己的名字。他的那副尊容和走路的样子,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整个日本。接着是梅津美治郎将军代表日军签字,他的脸色很沮丧,人也很邋遢。
签字结束了。
400架巨大的B-29飞机分秒不差地飞临“密苏里”号上空,密集的飞机向天边飞去。前面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还没有消失,接着又是一阵天崩地裂的雷鸣——1500架舰载机呼啸腾空,就在此时,麦克阿瑟意味深长的声音响彻大洋:
“今天,枪声平静了,巨大的灾难结束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一个新的时代再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胜利的过程也引起了人们对我们今后的安全和文明的巨大关切。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在已经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时候。”
是啊,枪声平静了。但是,你听,麦克阿瑟话里有话:“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在已经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时候。”
他在提醒也是在暗示一个事件和一个趋势。8月5日和9日,美国飞机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20000吨级的原子弹。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的抵抗意志是被这两枚原子弹摧毁的。关于有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全世界已经争论了50年。有没有必要使用不是美国人要留给世界的问题,美国从来不在意世界的看法。按照这种说法,在一战中的最后一战,美国是不是有必要集中那么多飞机也要成为争论:美国不是有那么多地面部队吗?到达一个目标有一千条道路,肯定有一条是最近的,美国要走的就是这一条。而根据简单的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近,空中又是唯一能够画直线的地方。
争论也许还会继续下去,但是事实永远无法改变了:十几万人的城市,眨眼之间就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1911年,意大利飞机投下的第一枚炸弹是多重?2000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也许把二战各国胜败的原因归于空中力量的作用有些简单化,毕竟战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事实总是事实:德国是被英美的战略轰炸割断了战争潜力的动脉。德国的工厂被炸毁了,交通线被炸断了,城市成了废墟,民心士气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泄尽,轰炸还直接摧毁了德国的导弹基地,摧毁了可怕的原子弹计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的原子弹已临近问世。还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我们一定要去假设的话,也许我们会出一身冷汗。
日本的投降更是空中力量直接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战场从一开始就是在空中点燃的,也主要是在空中进行的,当然也是最后在空中决定胜负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把中途岛海战看作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这一仗,就是由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来打的。日本一直梦想着“本土决战”,准备“一亿玉碎”,想把美军诱上日本本土,靠它的剩余陆军和全民皆兵,将美军埋葬于人海之中,但他们等到的是日复一日、日甚一日的轰炸。美国抢先把日本变成了火海,直到两个原子弹的火球把那面太阳旗照耀得黯然失色。
这是一串不会说话的数字,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喊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相信的真理。
1942年,美、英、苏合计生产飞机9.69万架,德、日、意合计生产飞机2.63万架;1943年,美、英、苏合计生产飞机14.7万架,德、日、意合计生产飞机4.29万架;1944年,美、英、苏合计生产飞机16.3万架,德、日(意已降)合计生产飞机6.86万架;1945年前4个月,美、英、苏合计生产飞机7.89万架,德、日合计生产飞机1.057万架。空中实力和战争胜负的正比关系,一目了然。
20世纪军事史的主要特征是,战场由平面变为立体,促成这一历史性变化的,是飞机的出现。
(摘自《赢在制空权》 刘亚洲 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