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手机上“Yo”来“Yo”往
“Yo?(在吗?)”
“Yo!(在!)”
“YoYoYoYoYoYo
Yo?(等会儿咱们一起去吃饭?)”
“YoYo!(走起!)”
如果不翻译,你能看懂这段对话吗?上周末,微信朋友圈里已经看不到正常的文字回复了,取而代之的是“Yo”“YoYo”“YoYoYo”……这一切都因为一款手机应用软件——简单的设计,让人们只能发送“Yo”。但就在网友感叹“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蠢的APP”时,它已经不知不觉地在网络上形成了“Yo”热潮,不论吃喝拉撒、谈情说爱,通通浓缩成一个“Yo”。
近日,记者下载了这款社交应用软件,打开界面,简短直白的功能简介扑面而来——这款应用只能发出“Yo”一个音节。更奇葩的是,不需要得到他人的验证,你就能添加对方为好友。上线不到一个月,该应用就以50多万次的下载量飙升到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四位。
2 “Yo”成新社交语言
为什么大家喜欢这款软件?网友“武临风”认为,一个简单的“Yo”戳中了不少人的萌点,“就像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有一个人给我发了一个‘Yo’,心情一下子变得特别好”。
更多网友认为,“Yo”已经融入生活,成为新的社交语言。从事互联网软件工作的徐天惠说,很多APP拼了命创造使用场景,而“Yo”则融入生活当中,让用户自己创造使用场景,给人无限想象。有网友认为,这款软件解救了两类人——一类是内心细腻却缺乏表达能力的人,另一类是简单豪爽却说话容易得罪人的人。
还有网友为“Yo”的爆红给出了诗意的解答:“‘Yo’的爆红有一种禅的味道。网络里的相逢就像世间的重逢,在时间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Yo。’”
3 压力大催生“没头脑”APP
易观智库互联网终端及应用行业中心分析师徐昊认为,“Yo”“别踩白块”等简单的“没头脑”软件频频受到网友的青睐,说明用户对于这种简单应用的需求在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压力大,用户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够借助一些简单应用来缓解压力,另一方面是可以结合社交或者分享机制增添娱乐的趣味性。
“它就是一个通知中心,你可以用它接受一切有特定含义的通知,比如你支持的球队进球了,你关心的网站更新了文章……用一个App通过蠢蠢的方式收到所有你关心的通知。”产品设计师李奇如是说。不过他表示,这款软件在应用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信息轰炸。
网友“千翻的苞谷泡儿”就遇上了这个问题。刚开始使用时就像对暗号,很有趣,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常有人不分时间地‘Yo’我,而且无法删除,即便选择屏蔽,我仍然能收到对方的‘问候’。”
重庆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李滨虹表示,“Yo”的走红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就像一个情感丰富的短语可以传递情绪,加上软件简单好用易上手,“Yo”迅速走红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李滨虹表示,因为缺乏用户的核心需求,这款软件未必能走得远。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