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陆地行舟”的旱船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7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古代乐舞】 ⑩
“陆地行舟”的旱船舞
□记者 张广英
隋炀帝“陆地行舟” 李玉明 绘图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在熠熠生辉的河洛文化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文化。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钟情于此,在洛阳留下了许多与乐舞有关的故事。

    旱船舞俗称跑旱船,在民间非常普遍。其“陆地行舟”的特点,总令人想起隋炀帝。当年他不惜民力开凿大运河,从洛阳出发,三次南下巡游。他的龙舟队伍浩浩荡荡,遇到水路不畅,就由民夫在岸上拉纤前行。从这里,不少人看到了后来旱船舞的影子。

    1 毁誉难定隋炀帝

    随着中国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隋炀帝的名字将经常被人们提起。他那毁誉难定的一生,也将重新进入众人的视野。

    隋炀帝杨广出生于公元569年,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次子。他“少敏慧,好学善诗文”,且仪容俊美,21岁就被拜为行军元帅,率50余万大军南下平陈。隋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突破长江天险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对陈朝库府财产也一无所取,于是“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年纪轻轻的杨广,就这样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局面,实现了统一大业。他的才能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不过,这并非其最终目标。通过长期不懈地在父母面前表现“孝与俭”,公元600年,他又成功地挤掉哥哥杨勇,登上了太子宝座。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死了,隋炀帝杨广登基,次年改元大业。面对“天下积储可供五十年”的富足景象,他雄心勃勃,很快开始了营建东都、兴修长城、开凿运河等一系列大动作。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自公元605年三月至次年正月,仅用10个月的时间,营建东都洛阳的宏大工程就完成了,宫室台殿“穷极壮丽”,前代都邑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与此同时,他又下令以洛阳为中心开凿运河,连通南北水路。这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但隋炀帝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兴修长城、西巡张掖、征吐谷浑、打高句丽……接二连三的大举动,终于将一个原本富强的帝国拖向了深渊。

    在历史上,隋炀帝被贴了一个显著的标签,那就是“暴君”。但从他的一生来看,又绝非这么简单。比如,他不仅能统领军队统一全国,还能开创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设立大型书库收藏典籍,这些似乎都在向世人证明,其实他也有当“明君”的潜质。

    他非常聪明,凡事都想标新立异。就如在洛阳修建的东都观文殿书库,里面不仅藏书很多,还“咸极珍丽,每三间开方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户外地中施机发”。这名为“飞仙”的机械装置,每次在他去书库时,能把锦幔卷起,并开启书库门,等他离开时,“则垂闭复故”。

    隋炀帝对在大运河上泛龙舟的热衷,跟在书库门上设“飞仙”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大运河上泛龙舟

    今天,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被视为伟大的水利工程,是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当时,它是导致隋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在营建东都、兴修长城及开凿运河这三大工程上,隋朝投入的人力多达500余万,这还不包括在全国修建40余座行宫所需要的人力。对于一个总人口不过5000余万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百姓被沉重的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死亡率居高不下,隋炀帝无视民间疾苦,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沾沾自喜。

    受命营建东都的宇文恺,也是大运河的总设计师,毫无疑问,他是一名杰出的水利和建筑设计专家。大运河在开通之初,并未实现全程水运,尤其在枯水季节,很多河段是无法行船的。

    可隋炀帝迫不及待地要游幸江都(今江苏扬州)。他的龙舟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洛阳出发,前后绵延200余里,行进途中,各地官员都要迎送,为龙舟上的人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遇到水路不畅怎么办?隋炀帝有的是奇思妙想,他宁可让人拉纤“陆地行舟”,也不会停止南下巡游的脚步。

    乘龙舟巡游劳民伤财,隋炀帝却乐此不疲,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三下江都,并作《泛龙舟》曲,其辞称:“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可是,老百姓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处死,时年50岁。他开创的许多制度被唐朝继承下来,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认真总结了隋亡的教训,最终成为“千古一帝”。

    可以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他也为此背上了千古骂名。这条运河直到唐宋时期,才开始真正发挥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唐人为隋修史,将隋炀帝的形象描绘得很不堪。但晚唐诗人皮日修认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无论如何,隋炀帝的开凿运河之功,是不能被轻易磨灭的。

    3 历史悠久旱船舞

    在中国,隋炀帝乘龙舟南巡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常将其与旱船舞联系在一起。

    旱船舞又称跑旱船,是汉族民间舞蹈。它历史悠久,在唐代已很流行,还曾被改造成宫廷乐舞。相传它的由来,就与隋炀帝南巡时的“陆地行舟”有关。

    隋炀帝“陆地行舟”的故事,至少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出发,南下江都巡游。遇到水路不畅时,他就挑选年轻男女千余人,让他们为自己的龙舟拉纤。这些人因脚下打滑,会不时摔倒在地,惹得隋炀帝哈哈大笑。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不少地方认为,正是由于隋炀帝的“胡闹”,才有了后来的旱船舞。

    还有一个版本说,隋炀帝喜欢享乐,命人制作了精美的龙舟,坐上去让宫女拉着在宫中行走,边唱边舞。为了好玩儿,他还命人在地上设置障碍,让宫女们走上去脚下打滑,现出前俯后仰的窘态。

    这两个故事比较接近,相比之下,第二个版本里的隋炀帝更加荒淫无耻,很大程度上应属被人抹黑。不过,历史早已这样给他定性,人们也就无所谓了。

    唐时旱船舞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据史料记载,宋时,宫廷及民间都盛行旱船舞。其中民间旱船舞规模盛大,宫廷旱船舞则更为精致,它因舞者手执莲花,乘着“彩船”,也被称为采莲队舞。

    如今,旱船舞流传于全国各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多在年节等喜庆日子被表演,正月十五闹元宵,旱船舞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人们通常用轻便材料扎成船形,在外面糊上纸,并饰以彩绸等,表演者在“船”中且行且舞,动作逼真。

    当然,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旱船舞的表演方式也多种多样,不过,它“陆地行舟”的特点不变,隋炀帝乘龙舟南巡的故事,也会一直在民间流传下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