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爱打电话,却倾向于使用微信、QQ等用文字交流的软件;语音聊天时胆小腼腆,陷入失语的尴尬之中,但用纯文字聊天可以聊得很火热……以上状况被网友定义为“语音恐惧症”。 7月20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抛出了“语音恐惧症”这个话题,一下子戳中不少网友的痛处。许多网友直呼:“已中枪,浑身都是窟窿眼。” |
|
1 症状
宁可吃苦头,也不接电话
“我的手机每天都处于静音状态。”80后杨龙是一家纸制品公司的营销主管,他表示,特别不愿意用语音交流,能网上留言或发短信的,就绝对不打电话。微信朋友群中的语音聊天信息,他从不理会。
杨龙坦言,手机铃声一响,他就很烦躁,有时甚至故意不接电话,事后再短信回复说自己没有听到。这种情况很快让他在工作上吃到了苦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语音聊天过于直接,缺少某种感情。”杨龙说,他更倾向于用传统的书信方式与朋友沟通。
2 表现
多数网友都“病了”
随着“语音恐惧症”话题的升温,微博上发起了“你是否有此症状”的投票。2216名网友选择了“有!一般都打字,不爱打电话发语音!”只有329名网友表示“无压力,打电话发语音更快更方便!”
“打电话给别人几乎没有,来电话憋半天也不接,铃声一停,立马发信息过去。聊天从不语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语音聊天,这是病吗?”网友“柠檬-柠萌”的感叹引来许多网友点赞。网友“香糖C君”也说,他不仅有此症状,有时候接到电话,还会不自觉很凶地问一句:“没事儿你打我电话干吗?”
对此,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不解。“打电话不是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语气吗?”网友“知様”说,如果用文字聊天,反而容易产生误会,有时还会耽误事儿。
3 病因
其实是想自我保护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报道某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用短信和邮件交流,是因为更容易向对方撒谎,更能隐藏自我。
“现代人存在生存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不够,在渴求真实交往的同时,自我束缚,保护个人隐私。”国际A级注册心理咨询师陈志林表示,这都是现代人隐藏自我的保护机制在作祟。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表示,文字社交工具给了他们契机,使他们逃避语音交流,躲在文字背后,吐露心声或者塑造一个虚拟的自己。他建议,对于自己的家人和工作需要,大家还是应该积极地用语音进行沟通,以避免长期恐惧导致的自闭。
4 会诊
专家帮你“诊诊病”
病因1: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诊治:陈志林认为,“语音恐惧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跟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由于不自信,容易自我怀疑,出现强迫行为。他建议,这样的人群可以培养自己的气场和积极的心态,尝试和不同的人打电话、语音聊天,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病因2:害怕失语导致尴尬
诊治:“打电话失语,说明在人际交往上有问题。”陈志林表示,这一类人群大多处在被动交往的状态,他们内心希望有人和自己聊天,但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一般都是问什么答什么。对此,他们必须学会分享自己的感触,敞开心扉,促进更好的交流。
病因3:害怕没有思考时间
诊治:赵子忠表示,打字确实能让逻辑更完整,也能给人时间去调整谈话内容、语气。但毕竟在现代社会里,语音沟通是一种必需的交流方式,人们应当熟练运用,不要过分依赖文字表达。
(据《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