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图书馆街 |
|
图书馆街曾有图书馆
以“图书馆”命名的街道不多,除了洛阳市老城区的图书馆街,瑞典斯德哥尔摩也有一条图书馆街,它是很精致的一条小街,建于中世纪的皇家图书馆就坐落在此街上。开封也有一条类似的书店街,街上百分之八十的商店销售着与书有关的商品,开封市新华书店就坐落其中。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有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即东周的守藏室。另外,东汉时的东观、隋唐时的观文殿里的藏书种类也极为丰富。
1929年,洛阳成立私立河洛图书馆,1931年,河洛图书馆成为公立图书馆,也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书法家李振九为馆长,在洛阳很有声望的宿儒林东郊受邀担任名誉馆长。政府也由此命名这条街为图书馆街。
1953年,在河洛图书馆原址上,洛阳成立了市人民图书馆。1958年,市人民图书馆迁至西工区凯旋路,更名为洛阳市图书馆,馆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如今的洛阳市图书馆是一座功能较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市级图书馆。
图书馆街的变迁
在一个酷热的上午,我行走在狭窄的图书馆街上,四周的很多商铺还未开门。图书馆街不宽,属于支干道,清末的兵器库就坐落在此街上,号称北大营。它最初由三条街组成:图书馆东街、图书馆西街和东西向的图书馆街。现在,图书馆东街改名为右安街。原来南北走向、只有一百多米长的图书馆西街向北延伸到了唐宫东路,南起中州东路,与东西向的图书馆街一起被统称为图书馆街。
查阅史料,因为“1·28”淞沪事变,1932年年初国民政府迁洛。1932年第9卷第7期《国闻周报》刊登的新闻说:“党部及国府设河洛图书馆,国府内各处在前院,党部在后院。”据说河洛图书馆工作人员搬迁到文庙办公。
现今,图书馆街已是徒有虚名,北侧被改造成多个小区,南侧则是商业门面。我边走边想,如果在此建一个图书馆,或者建一个图书市场,使之名副其实,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