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盛唐“一日三绝”与剑器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古代乐舞】14
盛唐“一日三绝”与剑器舞
□记者 张广英
雄健矫捷的裴将军剑器舞 李玉明 绘图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在熠熠生辉的河洛文化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文化。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钟情于此,在洛阳留下了许多与乐舞有关的故事。

    唐代乐舞分健舞和软舞两类,健舞节奏明快、雄健矫捷,剑器舞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军裴旻(音mín)在洛阳天宫寺表演剑器舞,留下了“一日三绝”的佳话;诗圣杜甫的一句“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也使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名动天下。

     1 洛阳天宫寺 一日睹三绝

    在古代,名士与豪杰等皆崇尚佩剑,若能拔剑起舞,则更引以为荣。舞剑者虽多,但能达到“剑圣”这个级别的,只有盛唐时的裴旻将军。他在洛阳天宫寺表演剑器舞,不仅留下了“一日三绝”的佳话,还因此成为中国剑器舞的“第一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新丧,在洛阳家中守孝。一日,他见到宫廷画家吴道子及长史张旭,便想花重金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今老城一带)作壁画,以超度母亲亡灵。吴道子不接重金,对裴旻说:“我久不作画,已有些手生了。我常闻将军大名,今日若能观将军舞剑一曲,也许就能找到灵感。”

    裴旻爽快地答应了。他当即换下孝服,持剑起舞,“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就在剑如闪电般下落的时候,他手执剑鞘,不慌不忙,剑竟然“透室而入”,正好插入剑鞘。当时围观者有上千人,无不惊出一身冷汗。

    吴道子在一旁凝神观看,此刻如获神助,奋笔挥洒,很快便绘出了以神鬼为主题的壁画《除灾患变》,只见画中人物天衣飘飘,满壁生风,“为天下之壮观”。他将其视为自己绘画生涯中的最得意之作,从此画功精进。

    当时在场的张旭也情不自禁,在天宫寺的墙壁上笔走龙蛇,留下了“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宝。围观者大饱眼福,激动不已,都称“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到晚唐时,唐文宗李昂专门下诏,将裴旻的剑术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一起封为唐代三绝。众所周知,李白是“诗仙”,张旭是“草圣”,相比之下,裴旻在今天的名气不够大,但在当时,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剑圣”。

    也许有人觉得,剑器舞多是花架子,打仗时并不实用。不过,裴旻武功卓绝,这可不是吹的。

    据史料记载,裴旻不仅剑术超群,还精通多种兵器。公元713年前后,他与幽州都督孙佺一起北伐奚人时,曾被奚人围困。对方的利箭如雨点般射来,裴旻立马舞刀,“飞矢四集,迎刃而断”。奚人见伤不了他半根毫毛,不由得大惊,急忙退去。

    如今,天宫寺的壁画早已毁于战火,好在“一日三绝”的佳话留了下来,让人可以回想当时裴将军的英姿。

    2    佳人公孙氏 剑器动四方

    在唐代剑器舞的表演者当中,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人,就是公孙大娘。杜甫年幼时,曾在河南郾城(今属漯河市)看过她的表演。

    时隔半个世纪,到公元767年,杜甫56岁时,在四川夔府别驾元持家里,又一次观看到了剑器舞,表演者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杜甫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在诗的前半部分,他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等句,描绘了当年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的精彩及引起的轰动,在诗的后半部分则感叹半个世纪来的人事沧桑。

    正如杜甫在诗中所说:“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唐玄宗在位时,宫廷乐舞机构有梨园、教坊、宜春院等,其中高手云集,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无人能及,可见其技艺之高超。更难得的是,她还教出了李十二娘这样出色的弟子,使诗人在多年后能够看到“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根据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剑器》诗中的描述,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时“玉貌锦衣”,穿的是美化过的军装,极具风情。她擅长的剑器舞,似乎也不止一套。

    据《明皇杂录》记载:“上(玄宗)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绝于时。”这些剑器舞随着曲调不同,套路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裴将军满堂势》与裴旻有关,也许是吸收了裴旻舞剑的凌厉气势或某些“特技”,表演时动作豪迈、步伐矫健,速度也较快。

    因为杜甫的诗,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名动天下。直到晚唐,很多人还对她赞誉有加,如郑嵎《津阳门诗》中就有“公孙剑伎方神奇”的句子。宋代,人们在排演剑器舞时,还加入了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故事,称“大娘驰誉满文场”。这样的情节安排,也说明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    后人重起舞 犹记战酣时

    唐玄宗时,剑器舞多是独舞,表演者有男有女。但到晚唐时,它已被改编成声势浩大的男子群舞,实战气息很浓。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至公元820年),进士姚合有《剑器词》三首,其中就写道:“圣朝能用兵,破敌速如神。……今日当场舞,须知是战人。”武士们表演的剑器舞已不仅仅是执剑而舞,还会执旗帜、火炬等营造战场气氛,伴奏的则是鼓角之声,充满英雄气概。从“今日重起舞,记得战酣时”等句来看,此时的剑器舞风格粗犷,更多地表现了真实的战场生活。

    在敦煌遗书中,也有《剑器词》三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排备白旗舞,先自有由来。合如花焰秀,散若电光开。喊声天地裂,腾踏山岳摧。剑器呈多少,浑脱向前来。”旗帜飞扬、队形变换、喊声震天……这情景与姚合描述的剑器舞差不多。

    短短百年时间,剑器舞从公孙大娘优美矫健的女子独舞,摇身变成了表现实战的男子群舞,还真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唐代将一些著名独舞改编成群舞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在唐文宗时就被改编成由300名少年表演的大型集体舞,不知这样的集体舞还能否表现月宫仙境的缥缈之美。

    宋代时,剑器舞又演变成宫廷队舞,以大曲的形式表演,并引入汉代和唐代的两个著名剑舞故事。唐代的故事是公孙大娘舞剑器,张旭观之“草书大进”,杜甫则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汉代的故事是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舞剑保护刘邦。这两个故事虽然简单,宋代队舞“情节化”的趋势却可见一斑。

    如今,唐宋时期流行的剑器舞已经失传,我们无缘目睹,这是一个遗憾。好在剑器舞这种乐舞形式流传了下来,无论是后来戏曲中的剑舞,还是民间武术中的剑术,都是对古代剑器舞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扮演的虞姬就有一段风格独特的剑舞表演,也许人们从中可以找到古代剑器舞的影子。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