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齿缘苦荬菜 ●拍摄时间:7月上旬 晚报微信网友 薇安 摄(线索奖 30元) |
|
□记者 范瑞 实习生 郭学锋
这种黄色的小花,在田间地头常可以见到。不过,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用于观赏,而是作家禽、家畜的饲料。它的名字叫做齿缘苦荬(mǎi)菜。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李清道介绍,齿缘苦荬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它地茎直立,株高30厘米至60厘米;叶子形状为倒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下延成叶柄,边缘具疏锯齿或稍呈羽状分裂;花苞长5毫米至10毫米,分为外层总苞片和内层总苞片,内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花期从5月至6月。
齿缘苦荬菜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它的主根粗壮,根幅分布广,遇适宜环境即能自然生长,春季地上部分萌生,至秋不枯萎。其多生于林下、路旁、溪边和田边等处。
早春采收的齿缘苦荬菜洗净、晒干,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药用价值。
齿缘苦荬菜幼嫩时,茎叶适口性良好,肉牛、奶牛、猪、兔、鸡、鹅等畜禽都喜食,具有极高的饲用价值。齿缘苦荬菜原为野生植物,经驯化,可作为饲料种植,现已大面积种植。
读者和网友可把拍摄的花儿照片发送到晚报微信公众平台,同时附上拍摄时间和地点等文字信息。特别提醒,图片应为jpg格式,确保清晰。
如果您还不是晚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可添加晚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lywb20)或扫描二维码(见本报A01版),成为晚报微信公众平台用户。
(请晚报微信网友“薇安”告知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奉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