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祐像(翻拍) |
| 《嵩洛草堂遗编》 |
|
3日上午,由洛阳市文联主办的高祐著《嵩洛草堂遗编》出版发行座谈会在新友谊宾馆举行。该书由洛阳民俗博物馆馆员范西岳历时9年整理编注高祐遗稿而成。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推出的首部近代文人大型专著。
名列民国洛阳书坛“三驾马车”,留下诗文巨著
高祐,洛阳崛山(今偃师庞村)人,字福堂,号崛山子、竹逸居士、大懒山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卒于1955年。
高祐少从父学,15岁受业于洛阳明达(今孟津)岁贡生杨伯峰,20岁从开封明道书院湘潭黄曙轩学,23岁开始授徒,辗转于登封、偃师、洛阳、汝州等地50余年,名其学馆为寻乐堂,居舍为嵩洛草堂。
高祐一生,两次乡试未果,第三次乡试入选国史馆誊录,弃而不赴。辛亥革命后,他拒绝仕途,以教授终身。高祐工古文,善书,喜诗,晚年受邀为登封、洛阳修志。高祐醉心古文,尤其心仪韩柳文章,对司马迁的《史记》更是熟读成诵。同时,他对理学、易学也颇有研究。
高祐与林东郊、李振九以民国洛阳书坛“三驾马车”闻名于世。由于年代久远,高祐的诗文遗稿鲜为人知。
范西岳告诉洛阳晚报记者,2002年,洛阳民俗博物馆举办“纪念高祐诞辰130周年暨书法展览”,他得以见到高祐遗稿,其数量之大、书写之精,令人惊诧。2005年,受高祐女儿高素娇和女婿丁万乐的委托,范西岳开始整理编注高祐遗稿,倾9年之力,得以顺利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嵩洛草堂遗编》的出版,还见证了高祐、许鼎臣两家的情谊。高祐比许鼎臣小两岁,两人一同受业于杨伯峰,是同门师兄弟,每天生活、学习在一起,关系十分密切。许鼎臣曾对高祐说:“吾师门人众多,而受恩至深且重者,无过鼎臣与足下。”
高、许两家因此成为世交,得知丁万乐和高素娇在整理高祐遗著,迁居西安的许鼎臣的曾孙许焜及许焜的儿子许坚毅然捐资8万元,用于该书出版。
此外,高淑申、张敬业、肖崇安等人也为该书出版做出了贡献,使珍贵诗文巨著《嵩洛草堂遗编》得以问世。
《嵩洛草堂遗编》共分四卷:第一卷《散文》,396篇;第二卷《洛阳人物志》,906篇;第三卷《诗歌》,836题;第四卷《书法》,525幅。加之序、跋、附文、年表、注释等,该书总计248万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嵩洛草堂遗编》读书时间书店有售,地址:涧西区湖北路小学斜对面,电话:18937915129)
专家学者座谈,高度评价《嵩洛草堂遗编》价值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嵩洛草堂遗编》给予了高度评价。
叶鹏(著名学者、教授):高祐先生雄于文,精于书,他的诗文襟怀磊落,意境高远;他的书法行楷庄丽,兰亭风韵。在他的诗文中,我们不仅能读到开阔雄厚的历史知识,更能领略河洛大地的民风民俗。
王支援(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高祐先生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洛阳非常有名气。《嵩洛草堂遗编》的出版发行,可以将一代书法巨匠的作品发扬光大。
谭杰(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高祐是继王铎之后,洛阳古文、诗词、书法界无人比肩的文化大家,是洛阳跨时代的一代大儒。《嵩洛草堂遗编》是无人匹敌的百年巨著。
赵金昭(原洛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从《嵩洛草堂遗编》,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发:组织力量,研究高祐的诗文价值;研究高祐的老师杨伯峰,对其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整合力量,更加科学地研究河洛文化。
寇衡(著名画家):看到《嵩洛草堂遗编》,我感到很震撼。高祐的诗文反映民间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赵跟喜(著名学者,原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高祐先生是一位学人,他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高祐晚年曾对自己有一个总结:人格第一,古文第二,书第三,诗第四。在高祐的人格魅力之外,他的浩瀚诗文是一部洛阳近代史诗,弥足珍贵。
王彩琴(洛阳理工学院教授):目前,洛阳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河洛文化、河洛文学、古都文化三门课程,下一步,学校将把高祐的诗文列入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