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家大院一瞥 |
|
义勇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年前,随父亲转业来到洛阳,我们曾在义勇街北段的地区招待所(豫西宾馆)住过月余。
翻开民国时期的地图,图上只有义勇前街和义勇东街,连接义勇东街的是公园后街(今义勇西街),连接义勇前街南端的是公平街(今义勇南街)。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义勇街那一片还没有形成街道,只有一座供奉关羽的大关庙。据老城人李健虎讲,大关庙始建于金代,占地百余亩,是当时洛阳最大的关庙。民国初年,大关庙的周围散居了一些逃荒的人,这里便形成街道,俗称“大关庙(门外)”。1920年,吴佩孚带兵进驻洛阳,在大关庙内添加了岳飞的塑像,大关庙也随之改称为关岳庙。1927年,冯玉祥到洛阳后,破除迷信毁了许多寺庙,独独留下关岳庙,并根据关羽的封号“义勇武王侯”,将这里命名为义勇街。后来,随着洛阳地区行署迁至西工区,关岳庙改为豫西宾馆。
寇北辰先生说,元宵节义勇街的“一大景观是‘火烧秦桧’。在大关庙门口,人们砌一个大泥人,腹是炉膛,五官是洞口,彩绘成大奸贼秦桧的模样,一旦点燃后七窍喷火,通体赤红,煞是壮观”。这是普通百姓表达爱恨的一种方式。
义勇前街南段还留存着一处古老的大院——于家大院。于家有多富?老城的老人告诉我,这里原来俗称仓口街,是因为于家的粮仓粮食多。据说,每逢缴租的时候,前来于家缴租的人能从于家门口排到丽景门……
行走在义勇街上,关岳庙虽已不复存在,但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