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繁昌、卫震(后排中、右一)与家人留影(翻拍) |
| 171封家书被收入《卫繁昌家训》 |
|
洛阳文人卫震的父亲去世了,卫震编了一本书,纪念亡父。
他已年近古稀。70年间,他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没有几天,却因为父亲的缘故,半生坎坷,受尽折磨。
即便如此,他仍深爱他的父亲。他编的书,名为《卫繁昌家训》,收录的全是他父亲卫繁昌写给家人的信——171封,全部来自台湾。
而故事,便因卫繁昌去了台湾而发生。
1 父亲离家抗日
卫震的祖父,原是一名儒商,当年在老城西大街做生意。卫繁昌则是老城河洛中学的才子。
吴芝圃——后来的河南省省长,当时是卫繁昌的语文老师,亦是中共豫西地区地下党负责人。他想为党组织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好苗子,就动员卫繁昌去延安。
卫繁昌血气方刚,满脑子都是保祖国、打鬼子的想法。他打起背包就要走,却被他爹拦住了。父母不愿儿子参与战争,不但把卫繁昌锁在了屋里,还硬为他娶了媳妇,指望以此拴住儿子的心。
1944年,洛阳沦陷,卫家被迫离开西大街,返回老家孟津。国家存亡,匹夫有责,卫繁昌忧心如焚,抛下怀孕的妻子,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那时,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卫繁昌被收进了国民党,当了一名战地记者。
1945年,20岁的卫繁昌奉命到了台湾。临行前,他匆匆回到孟津,见了见爹娘、妻子,抱了抱出生不久的卫震。
原以为祖国统一指日可待,哪知他这一去山高路远,再难回还。
2 儿子忍辱求生
1954年,有人诬告卫家通敌叛国,理由是“他家有人在台湾”。
卫震尚是懵懂孩童。他依稀记得,自己的父亲确实在台湾。但他不明白,人家为何说他父亲是“反共分子”,害得他母亲夜夜啼哭。
此后,那些人整天到他家里闹,动员他母亲改嫁,说是如此方能与反共分子划清界限。
卫震的爷爷奶奶,被戴上高帽,当众批斗。
卫震虽然功课全校第一,仍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邻镇某中学的校长惜才,顶着政治压力招他入校,结果,那位校长因此被批斗……
1968年,23岁的卫震逃到了陕西某采石厂,改名换姓,打工度日。为了缓解内心痛苦,他白天干活,晚上读书。
这一读,好运气来了:宣传科长知他是文化人,拉他去办革命板报;没过多久,“工农兵进学校”,卫震被派到当地某校教书。
可惜好日子太短——有人给卫震介绍了一个对象,卫震回孟津成亲,又被“造反派”盯上了,他被严管“改造”,重又堕入黑暗。
在被命运之手肆意拨弄的时候,卫震怨过父亲:你为何加入国民党?为何去台湾?我托生到卫家,算是倒霉透了!
怨过之后,他又想念父亲:爹,你到底长啥样儿啊?为啥不回来呀?
3 两岸家书不断
卫繁昌何尝不想回家!但他身不由己。
卫繁昌去了台湾之后,日夜思念亲人。他曾试着给家人写信,但两岸断邮,信息不通。他在台湾继续求学,学成后,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原本有才,又饱含思乡之情,文风真挚感人,蜚声台湾文坛。
1960年,卫繁昌眼见回乡无望,只得接受现实,在台湾重组家庭。而在海峡的这一边,卫震的母亲,终于因不堪政治压力,改嫁到现在的汝州。
1976年,卫震的奶奶抱憾而终,临死前叮嘱孙子:“等着你爸回来!”
卫震等啊等啊,终于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了。1979年,洛阳市委统战部的同志郑重地向他道歉:“对不起,因为失误,让你们受委屈了!”之后,卫震被调回城里教书。
1980年的一天,卫震媳妇抱着孩子,匆匆忙忙到学校找丈夫:咱爹来信了!咱爹从台湾寄信来了!
原来,卫繁昌时刻没放弃重返故土的念头,得知台湾和大陆关系缓和,迅即通过香港的好友,往洛阳转寄家书。卫震的爷爷收到信,放下了悬着的心,老泪纵横,追随老伴儿而去。
卫震安葬了爷爷,捧着父亲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百味杂陈,不由得又哭又笑。
“亲爱的父母亲、阿娥妻、振儿(卫震乳名),这30多年来,我时刻都在想念着你们,我不知如何说才好!不知怎样向你们请罪,心中始终不安……我现在生活很好……家中情形如何?请快速来信告知……”
在信里,卫震读到了浓浓的父爱。父亲一直模糊的形象,似乎变得清晰起来。
此后,卫震与父亲鸿雁传声,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写一封家书,互报近况。
4 亲人洛阳相聚
得知双亲辞世,卫繁昌十分难过,恨未曾尽孝;得知结发妻子改嫁,他对卫震说:“我很想念你妈!不管她怎样变化,我是永远爱着她的……”
相比难再更改的过去,卫繁昌更关心子孙的未来。他劝卫震虚心进修,以求事业上有所突破,还提醒他重视子女教育,督促子女成才。
在家书里,他写道:“人生处世唯有包容与尊重,始能消除冲突、避免摩擦、安定社会……”“人生的目的,是以博爱来服务社会和人类的,不应以功利、荣辱来追求利益与权力……要以报效祖国、热爱民族来填补精神、心理、良知的空白……”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孙子、孙女认真求学,各有所成。
牵挂家人的同时,卫繁昌不忘关心家乡建设。他亲手绘制了汉光武帝陵的开发蓝图,寄回洛阳。1984年,洛阳粮食滞销,群众卖粮难。卫繁昌发动海外好友,联络外国客商,从大陆订购了20万吨玉米。此外,他还牵线搭桥,帮助台湾多所学校,与洛阳建立了教育往来关系。
他不忘家乡,家乡人也不忘他。1992年4月,牡丹花开,在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帮助下,卫繁昌终于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洛阳!
卫繁昌在家乡住了10天,看了10天,感叹了10天。卫震昼夜陪伴,不离父亲左右。
这短暂的10天,成了父子俩的共同记忆。为了短暂的团聚,他们等了近半个世纪,直到所有苦难,转化成永难忘怀的甘甜。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奇迹:金榜题名、大难不死、一夜暴富、破镜重圆、老来得子、枯木逢春……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生命中的奇迹是什么?欢迎拨打13383792808提供线索,洛阳晚报记者将帮你重现神奇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