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看,一些细节问题,对于医患互信的伤害,并不亚于“医德医风”这些看起来更大的因素。毕竟,黑了心的医生只是极少数。
男性也能看妇科?还被诊断出月经不规律?天底下哪有这等事?如果不看最近的晚报报道,只是看看网上晒出的处方笺,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
事情是这样的。一网友陪妻子到新安县人民医院看病,号也挂了,诊断也做了,买药时却发现,处方笺出错了——妻子成了“男性”,人也由28岁变成了“20岁”。院方的回应是,电脑医疗办公系统默认性别为男性,医生一时疏忽。
该解释的解释了,该道歉的道歉了,但此事让大家议论不断。
诚然,此次事件,当事医生除了一时疏忽把患者性别和年龄弄错外,处方笺还是正确的。对于这名医生的疏忽,我们大可不必锱铢必较,上升到医德的高度去批判他,但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医生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家人感到腰疼,就到市区一家医院检查,拍了拍片子,医生在检查报告上写下“要喝醉骨质增生”,看得我们晕头转向。后经追问,才知道应是“腰椎骨质增生”,出错原因也是“一时疏忽”。
不可否认,有些医生医德滑坡,“小病大治,小方大开”,甚至只用技术看病,不用心看病,还有“收了红包好好看,没有红包脸难看”。但从某种角度看,一些细节问题,对于医患双方互信的伤害,并不亚于“医德医风”这些看起来更大的因素——毕竟,黑心的医生只是极少数。
就拿晚报的报道来说,主治医生“五六十岁,态度和蔼”,劝阻了患者做彩超的打算,实在“没必要多花这个钱”——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令人尊重。出了这事,也许真是一时疏忽,也许是因为他上了岁数,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但不管咋说,就是一张小小的错乱处方笺,引发了这么多担忧与议论。这个“病例”的意义,还不够大吗? (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