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乐活·书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他的读书“三境界”
洛城读书会 相约星期六
新书速递
洛阳席殊书屋销售排行榜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8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阅读记录
他的读书“三境界”
□记者 刘婷
    阅读者:罗先斌

    年龄:45岁

    职业:洛阳理工学院副教授

    阅读感悟:习文而化,温文尔雅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昨夜西风凋碧树

    在晚报《书坊》版QQ群“读书吧”里,网友“修身育人”经常上传自己写的关于《道德经》的教育感言,有人点赞,他不大喜,无人喝彩,他亦淡定。前几天,他在群里说《通辽日报》刊登了他的文章,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修身育人”名叫罗先斌,是洛阳理工学院的副教授。

    王国维认为人生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罗先斌说自己的阅读也分三个阶段。

    小时候,连环画让罗先斌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记得,上小学时的一个暑假,他独自到地里收花生,天降大雨,他躲在伞下看书。天地间唯有风雨声,他沉浸在《岳飞传》的故事中,那情景令他至今难忘。罗先斌说,第一个阶段他是为兴趣而读书。

    衣带渐宽终不悔

    对罗先斌来说,第二个阶段是为了责任而读书。

    罗先斌是信阳商城人,家乡山多。冬天下雪,父亲要将他的鞋子缠上草绳,一路铲雪护送他到学校。从家到学校少说有三公里,翻山过河,一天四趟,上小学的他就这样来回奔波着。上了初中,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加上家务活繁重,他的成绩一度在班上垫底。

    不甘落后的罗先斌,在多次打击之后开窍了,他明白了不好好读书任何抱负都不能实现,有了对自己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认知,开始有目的地读书。他将“靠天靠地靠他人,不能算好汉”写在文具盒上,以此鞭策自己。就连在县城里给别人送蜂窝煤,他也书不离手。最后,他成为全校唯一一个过本科线的学生。

    喜欢阅读的罗先斌,至今仍将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他说,从广义上理解,凡是能够借助介质让自己了解世界并引发思考的行为或活动,都是阅读,而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

    现在的罗先斌读书全凭兴趣,不受世俗影响,就是单纯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2006年,儿子的出生让罗先斌享受当奶爸的快乐,也让他开始关注教育,并将教育作为阅读的重中之重。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度日,合理做人。”罗先斌选择《道德经》作为切入点,一边实践一边写出自己的感悟,与其他家长共享。

    《道德经》是一部古代哲学巨著,老子讲的“道”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哲学上讲的规律。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来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长的思想观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罗先斌称其为德性的家庭遗传。这就是他要解读《道德经》并大力强调早期家庭教育的原因。

    罗先斌解读《道德经》的教育感言共写了82篇,《通辽日报》已连载了几期,并计划每周一篇连载完。

    “我是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很感兴趣,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以淡定从容的心态,虔诚地研读《道德经》。”罗先斌说。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