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儿,难怪到园林局头上,更不怪吕先生。要怪,只能怪咱身边开放的篮球场太少了!
除了纠结,还是纠结。
晚报报道,在中国国花园东门西南角有一个篮球场,环境优美,干净敞亮。两年多了,市民吕先生早上爱来这儿打球晨练,十分惬意,但最近这个篮球场不让进了,这让他十分不快。
不就打个球嘛,管理者怎么就不能与人方便——吕先生的情绪,很能理解;另一方面,这个篮球场本是市园林局的内部设施,不对外开放是有规定的,以前球场围栏有缺损,谁想进谁进,如今修补好围栏很正常。说句公道话,相比其他很多单位,人家园林局自己的篮球场也算“开放”了不短的时间,市民去打球也没见谁拦着,称得上“厚道”了。
这件事儿,难怪到园林局头上,更不怪吕先生。要怪,只能怪咱身边开放的篮球场太少了!
是啊,如果身边有其他条件相当的篮球场可供选择,吕先生会钻两年围栏去打球?在生活中,为找不到球场锻炼身体而发愁的人,不知道又有多少?
这些年,不管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还是健康理念的增强,都让大家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注意了。晚饭后就近找个学校操场活动活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打场球,成了许多人想做的事儿。然而,这并不容易实现。很多时候,满面含笑说尽好话,恐怕也会吃闭门羹;就是偷偷摸摸混了进去,被发现后也很可能被下“逐客令”。
当然,从体育场所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不对市民公开,既有管理难度,也有风险考虑。就像不少学校担心的,影响到学生咋办?坏人进来了咋办?发生意外了咋办?场馆损坏了咋办?
不否认,这些担忧也不是没道理。问题是,一边是市民想活动、想健身却难觅场馆,一边是大量公共体育场所、学校设施即使闲置也难以开放,这种矛盾才是最令人纠结之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率仅为44%,利用率不足30%。
我市正在创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这是好事,深得民心。创建的主要任务,除了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还包括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到2015年,全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力争达到70%。实打实的问题是,比照美好的愿景,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要健身,要锻炼,就要有设施、有场地,这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在这面前,不该有太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