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30年前,算盘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再往前说,会打算盘,是老辈人对你的生计训练。
我七八岁的时候,祖母和父亲让我学打算盘,用的是民国初年的教材。书上有算盘口诀,三下五除二、四下五去一之类的。学会了这些口诀,我就开始打“三遍九”和“九遍九”。这种训练很有趣,“三遍九”需打三遍,见几加几;“九遍九”需打九遍,每遍都要加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算出来的结果竟然相同,都是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九遍九”打熟了,指法和速度自然也就过了关,然后我开始学乘除法。
长辈的用心,我长大后才体会到。旧时城里穷人没有田地,也没有钱财,要谋生,就要有薄技在身,父亲就曾到老城三复街的一个小毛巾厂做过学徒。“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三年中,东家管吃住,但没有薪水,除了学技术,父亲还要伺候老板和老板娘,非常辛苦。
当时,毛巾、袜子、土布热销,与洛阳的抗战形势有关。黄河以北地区被日寇所占,敌我相持,洛阳成了前线重地,工商业一时呈繁荣之势。那种前店后厂的作坊需要站柜台的人,而要站柜台,算盘必须打得好。
这种生计训练,需要从小练习。在长辈的督促下学打算盘,我也有烦的时候,这时,父亲总是用算盘给我打一遍“九遍九”,他打得熟练,拇指、食指、中指在算盘上飞,真是好看。听祖母说,1950年,父亲在市合作社联合社当会计,是出了名的“好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