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跟喜 |
|
张钫先祖乾隆末年由鲁山徙居新安水源村,后移居铁门。铁门为千年古镇,两京往来必经之地,官道自村中通过,街长数里,人物故事,自不待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钫在铁门镇大兴土木,搞了许多工程,涉及馆所、民事、农桑等,此举数件:
一、修建公馆。张公馆位于镇西街北,占地十余亩,三进院落,回廊连接,有房舍百余间,垂拱雕花,风格别致。中轴线两侧有东西副院,东南角为两层碉楼(当地称“绣楼”),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张钫管家孟津人吴某领工,三年甫成,又于公馆后修花园一处,遍置佳木奇石,阔及百亩。
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康有为赴陕游洛,张钫邀其到铁门公馆小住,康为张钫题写“孝友传家”匾额,此匾曾悬于公馆门口,后不知所终。时蛰庐正在建设中,张钫与康有为同游,康为张钫花园题名“蛰庐”,又为园中独立石屋“听香读画之室”题联,及考释名碑并题跋等。当年张钫用八抬大轿接迎康有为,康感慨系之,遂有《宿铁门·赠伯英将军兄》诗二首赠张钫。诗曰:“窟室徘徊亦自安,月移花影上阑干。英雄种菜寻常事,云雨蛰龙犹自蟠。函谷东来紫气清,铁门关尹远相迎。骑牛过去化胡否,扶杖看山落日明。”康有为的诸多墨迹后来都镌刻于石,嵌存于千唐志斋中。
张公馆建筑为民国风格之典型,中式房屋及西式装饰相结合,最早采用了水泥、玻璃窗及水磨石地面等建材,另有部分青砖拱券窑洞,是中原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私人府邸。
二、修筑寨城。铁门是豫陕通道,军事要塞,兵匪连结之时代,城防极为重要。张钫于二十年代中捐资修寨,历时数年,终于完工。镇东门面临涧水,门阙巍然,两侧嵌联一副“百二关山严凤阙,五千道德跨龙门”,为张钫所书,门额嵌“拱阙”二字。城西门有联一副“黑虎神威开远略,青牛紫气自东来”,门额嵌“铁门镇”三字,为于右任所书,前署“民国十五年(1926年)”,后署“张钫等兼修”。铁门镇甲山水之胜,青龙、凤凰两山对峙,涧水中流,故修寨时南门额嵌“龙飞”二字,前后分别署“民国辛未(1931年)春月、张钫合镇仝创修”。北门额嵌“凤舞”二字,前署“民国二十年(1931年)初夏”,书者为民国洛阳书法家李振九。
铁门镇寨墙为土石结构,修成之时,坚固如垒。可惜岁月如水,今南门尚在,余寨墙、门阙一概无存。东门对联及于右任、李振九所题门额石刻陆续收存于蛰庐中。
三、修建友石山庄。铁门镇西有黄土塬曰“石洼沟”,该地沟壑泉流,风光甚好。张钫当年在此修建农场,植湖桑万株,发展养蚕业。并修筑房舍,以为休憩游览之所,命名为“友石山庄”。张钫故旧王维屏曾有诗赞友石山庄:“绿水浇田石攒峰,万科桑叶两三松。回看岭外云深处,伸爪昂头有卧龙。”张钫小女夭折,即葬于友石山庄内。笔者当年寻访旧地,曾访得墓碑一方,碑上镌刻“略威将军(张钫)之女张玉兰之墓”。此碑字迹斑驳,收藏于千唐志斋廊下,不知尚在否?
之后则是千唐志斋之修建,张钫倾资无算,筑天井窑洞于蛰庐西隅,嵌千余唐志于斋室壁端,文明遗产,历史见证,文物之珍重,张钫之功勋,俟另文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