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王庙村“古四景”古韵悠悠 河大农学院旧址仍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传统村落】(五)
大王庙村“古四景”古韵悠悠 河大农学院旧址仍存
□记者 余子愚 文/图
河大农学院旧址
大王庙村古民居
娃娃桥
    近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2个村落上榜。这12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洛阳晚报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大王庙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北部1.5公里处,以石桥、老井、古树、老宅最为有名,为大王庙村“古四景”。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曾迁至该村,河南大学农学院旧址至今仍存。

    “古四景”古韵悠悠

    18日,洛阳晚报记者一行乘车前往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从南边进村,要先过一座石桥,一眼望去,我们就被石桥上精美的石刻吸引住了。

    大王庙村村委会主任孙来运说,这就是娃娃桥,建于清嘉庆年间。相传当年村里一孙姓大户户主突然病故,将万贯家财留给了妻子,妻子决心为其守寡,因没有子女,她便拿出钱财为村里修桥。

    该桥十分华美。桥长17米,桥面外宽4米、内宽3米,现高16米。桥面上有16根石柱、18块石栏板。石柱头上雕有石狮、石猴、石人等,多已损毁;石栏板上的浮雕图案有松鹤、麒麟、松鹿、荷花、牡丹等;桥拱上雕有龙头、龙尾。村民们为纪念无子女的孙姓之妻,将该桥命名为娃娃桥。

    过了娃娃桥往前行,一个古朴的山村出现在我们眼前。据村里老年人介绍,大王庙村原名文曲村,因村中读书中举者甚多,人们便把穿村而过之河命名为文曲河,把村子命名为文曲村。

    大王庙村的得名,与纪念明末逃亡此地的朱姓皇族建的大王庙有关。大王庙占地80平方米,距今近400年,庙内曾供奉“朱大王”木质雕像,今已损坏。大王庙曾作为学校使用,后因保护不善而部分坍塌,人们在原址上依照原样重修。

    大王庙村依山傍水,古韵悠悠,以石桥、老井、古树、老宅最为有名,为大王庙村“古四景”。

    一景曰“四石圯(yí)”。村中有四座古代石桥,分别为土桥、娃娃桥、文曲桥和北石桥。这四座桥造型各异,留下诸多传奇故事。

    二景曰“四古井”。当街石井、桥下石井、前村石井和文曲古井,四井位置不同,井水或为透山泉水,或为地下河水,水温和味道也略有差别。

    三景曰“四古树”。“四古树”即孙家大院古桂树、李家大院古紫荆、百年皂角树和出油黄楝。63岁的村民孙铁绪说,百年皂角树树干被埋一米多深,至今枝繁叶茂,每到夏天,住在皂角树附近的村民都聚在树下乘凉。

    四景曰“四古宅”。“四古宅”分别为李家大院、孙家大院、赵家大院和马家大院。四家大院均为清代小四合院格局,古朴文雅,历代能人辈出。如今李家、孙家、马家大院保存相对完好,赵家大院由于久无人居住,又遭岁月侵蚀,损坏略显严重,亟待保护。

    我们在采访时,看到孙家大院门口贴有大红喜字,为这个古老的院子增添了喜气。

    抗战时期河大避难“桃花源”

    1939年5月下旬,为逃避日寇侵略,河南大学师生员工1000多人在校长王广庆的带领下,饱尝跋涉之苦,徒步负重,来到潭头镇(当时属嵩县)。其中,河南大学农学院设在大王庙村,占了8个院落,旧址至今尚存。

    河大师生一到大王庙村,就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不但争先恐后腾屋让舍,还纷纷送粮、肉、蛋、果、蔬、柴、桌椅等生活学习用品。其中孙家、马家、李家三家让出了自己的正宅大院,尽量给河大师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方便师生搞实验,大王庙村还腾出30亩耕地,作为农学院的专用农场。

    有资料显示,当时河大农学院设农学、森林、园艺三个系,附设农场、林场、园艺场。院长是郝象吾,教授有王直青、陈振铎、刘葆庆等。

    迁到大王庙村之后,河大农学院师生一直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刘葆庆在农业概论、耕作学教学中,还主动带领学生向大王庙村村民虚心求教。他们不仅根据当地小麦特性研究出病虫害防治方案,还培育出小麦良种,在大王庙村推广,使该村小麦产量普遍提高15%以上。

    到1944年初夏,河大迁入潭头镇已经5年,其间坚持在炮声中办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走出大山,又有新生到这里学习。1942年,河大由省立大学改为国立大学,办学经费有了保障,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六大学院,成为当时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

    可惜好景不长,1944年5月15日,日军分两路突袭潭头镇,河大师生慌乱出逃,部分教师家属和数十名学生盲目地向北山转移,恰与一股日军骑兵遭遇,日军开枪扫射,6人身亡,20余人被俘。

    河大农学院时任院长王直青和段再丕教授等20名师生被俘后,被迫服苦役,常遭毒打。王直青院长不堪忍受,跳下悬崖,被村民救起,得以逃脱。

    “5·15潭头惨案”发生后,大王庙村村民抓住一切时机营救河大师生,冒着生命危险为师生带路送行,还偷偷运回农学院显微镜、植物标本等,归还河大。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大学仍与大王庙村保持密切联系,常为大王庙村村民捐款捐物,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并把这里作为河南大学的红色教育基地。

    孙来运说,大王庙村有500多户2000多口人,每年高考考取二本以上学生有近10人,延续着大王庙村的“文脉”,这与河大在大王庙村的办学经历密不可分。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