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的古今义出入较大。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笨”其实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
“傻瓜”与“笨蛋”这两个词大家都比较熟悉,一看就知道它们不是用来赞扬人的,而是用来骂人的。实际上,“傻瓜”与“笨蛋”在古代并不是今天的意思。
中国古代,有一个地方名为瓜州,地处秦岭一带。在那个地方居住的人,统称为“瓜子族”。那里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每当有人雇用他们做事情时,他们总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品德,干活时从不偷懒。正因为如此,有人便认为这些人愚蠢而呆傻,进一步便把那些不聪明的人统称为“傻瓜子”“瓜子”。清代《仁恕堂笔记》里曾有这样的说法:“甘州(现在的甘肃)人谓不慧子曰瓜子。”
“笨蛋”的古今义出入较大。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笨”其实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智商低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说文解字》里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有一个叫徐锴的解释:“笨,白竹也。”《广雅·释草》则很详细地告诉后人,“笨”是造纸的原材料。
“笨”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魏晋时期。《晋书·羊曼传》里说,有四位大臣通过评比当选为“四伯”,豫章太守史畴因“大肥”而被称为“笨伯”,意为这种人身体很肥,行动不灵活,很笨重。东晋时,道教领袖葛洪在说到十种恶人时讲:“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葛洪认为没有见识、目光短浅、分不清善恶又经常出错的人就是笨人。此时,“笨”才与今天的意思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