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涧河、洛河水岸发展方案的成功实施,洛阳城市框架不断西征和南扩,我市发展迅猛。在这个基础上,围绕伊河打造“明日新城”成为洛阳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决定。
由“洛河时代”步入“伊河时代”
伊河穿伊阙入洛阳,岸边矗立着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它和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重要部分,“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2008年,我市进行了第四期城市发展规划,由于新区建设已成规模,围绕洛河的发展有所冷却,城市发展逐渐向“伊洛河时代”转变,甚至有跨过伊河向东发展的趋势。
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洛阳大新区的重大决策,我市由此跨过伊河向南向东发展,从“洛河时代”进入“伊河时代”。
2011年,随着国务院正式宣布中原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此时,我市“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城市发展高速起航,作为“一核四主四副二十区”中“四主”之一的伊滨区,其建设是我市城市扩容的重要节点。
很多人说,跨伊河而建的伊滨区代表了洛阳的下个十年,也代表了“宜居洛阳”的下个高点。
以水系为纽带建设“宜居伊滨”
伊滨区建设面积52平方公里,分六大功能区: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伊滨公园、伊滨商住区、职教园区、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区,伊河水系贯穿了整个行政区域。
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和《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伊滨区发展定位是“以伊洛河水系为纽带,以产业集中集聚集合发展为支撑,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新城区”,它是未来十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中,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是伊滨区的核心功能区,是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务金融和酒店商业的主要集中区,该区域设计上以水系连接形成两环一轴的布局,北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伊滨公园,东西临职教园区和伊滨商住区,南接产业园区。
伊滨区是通过“一主两副”三条轴线构建整体城市框架结构,打造“一河两岸、组团扩展、一轴一心、一园多片”城市空间格局和“山水环抱、水廊织城、绿轴串景”城市景观系统。
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综合新区”
洛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不得不提,这座国家级湿地公园依托龙门石窟景区,公园紧临龙门石窟景区南门,以伊河上的漫水桥为界,向南沿伊河两岸延伸至草店伊河大桥边,总面积达3.06平方公里。鸟瞰之下,伊河如一条玉带贯穿湿地公园,河两侧为景观地,共有槐香古道、柳荫西涧、伊沼荷香等十组景观。
伊滨区还先后引进了投资48亿元的东汉帝陵南兆域(注:兆域又叫墓域,指陵园的范围)、投资800亿元的万安山区域综合开发、投资36亿元的薰衣草庄园、投资18亿元的伊洛夏园等项目。目前,洛阳中国薰衣草庄园、龙华欢乐园等项目已经开门迎客。
沿开元大道向东,站在洛偃快速通道跨伊河大桥上望去,伊河碧波荡漾,两岸公园已经成型。沿伊河向东走,两岸植被翠绿,美景如画,走在伊滨公园主干道上,非常惬意。
建成后的伊滨区什么样?伊河、万安山、东汉帝陵三个森林生态绿化带相环绕,郑西高铁和南北走向的生态走廊贯穿其中,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综合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