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岳庙龙形砖雕 |
| 600余年树龄的柏树 |
|
近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2个村落上榜。这12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洛阳晚报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张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政府西北2.5公里处,东临大王庙村,东南临党村,依山傍水,古朴建筑错落有致。村里建有西岳庙,历史悠久,今已不存。张氏老宅有500多年历史,被称为张村第一宅。
西岳挽云成传奇
张村,顾名思义就是张姓村民居住的村子。目前,该村村民仍以张姓居多。
我们到达该村时,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张战斌在村口等着我们,他身边站着81岁的张进财老人,专门来给我们讲解张村历史。
说起村子的古迹,张进财老人遗憾地说:“俺村有个西岳庙,在历史上名气很大,可惜被拆掉了。”
西岳庙遗址在哪儿?张进财老人朝西一指,我才知道竟然“近在眼前”,村口的张村小学就是过去西岳庙所在地。
有资料显示,潭头镇历史上建有东岳庙和西岳庙。东岳庙所在的东山村与张村隔大王庙村东西相对。东岳庙与西岳庙遥相呼应,分别有东岳晓钟、西岳挽云的景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每逢晴天的清晨,东岳庙的钟声一响,即有一团紫气袅袅升起。这股紫气悠悠飘过潭头街上空,于太阳落山之时在西岳庙上空聚气成云,久久盘桓,被当地人称为西岳挽云。
西岳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该庙房脊有一块砖刻有“明万历年间重修”字样,说明西岳庙历史久远。
在张进财老人的印象中,西岳庙坐北朝南,为四进院子,庙内有五六十尊神像,分别为西岳神、四大天王、奶奶神等。
在我国古代,由于人们对山川的崇拜,对五岳顶礼膜拜,形成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等五岳大帝。由此可知,张村西岳庙供奉的应为西岳华山大帝(又称西岳大帝,即西岳神)。
20世纪90年代,张村村民将西岳庙拆掉,在原址修建了张村小学,西岳庙荡然无存。由此,西岳挽云的景观也成为传奇,鲜为人知。
好在村里的有心人将西岳庙上的龙形砖雕收藏了起来,在一位村民家里,我们看到了雕有两条龙的古砖,龙身及龙尾雕刻精美,并衬有牡丹图案。
将军岭上窟窿石
看了西岳庙砖雕,张战斌带我们在村子里看古建筑和古树。行走中,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是一块遍布窟窿的石头,与太湖石有几分相像。看我们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张战斌说,这是窟窿石,村南边的将军岭上多得很!
说起窟窿石,当地有一个传说,当年王莽带兵追赶刘秀,刘秀的士兵抢先登上了将军岭,占据了地形优势。刘秀命令士兵在山顶插旗,鼓舞士气,可是满山的石头,旗很难插进去。
看此情况,刘秀随口说:“要是能在石头上插旗就好了。”话音刚落,满山的石头竟长满了窟窿,旗自然就插进去了,刘秀的士兵一鼓作气,打败了王莽。据说这是因为刘秀是未来的皇帝,“金口玉言”,石头也不敢“抗旨”。如此看来,窟窿石倒是皇帝赐封的。
不过,由于窟窿石在张村太普遍,所以村民也不在乎它是不是皇帝封的,从山上随意挖取,或者盖房当地基,或者砌墙,或者在门外放上几块用来拴牛,倒也方便。
近年来,随着外地人来张村游玩,窟窿石的观赏价值受到关注,已经有人开始明码标价、开采出售。
张氏老宅数第一
张村的老宅较多,其中张文献居住的张氏老宅,被认为是张村修建最早的房子,村民称其为“张村第一”。其上房已有500多年历史,房子分为两层,可以通过一个木梯上下。
张文献今年55岁,提起老宅,他很自豪:“老宅院子里和洛阳老城一样,都是青石铺地。”我们采访时,张文献家正在修建门楼,院里堆放有拆下来的旧砖,拎起来很有分量。
除了西岳庙和张氏老宅,还有几棵古树和几块旧碑可以作为张村历史的佐证。
其一,在山神庙前,有一棵柏树,树身上有2012年12月所挂保护牌,显示树龄600余年。柏树东侧,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洋槐树,树干粗壮。
其二,在张村的一口古井边,有一块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旧碑,名为《重修石桥碑记》,内容为“西岳庙前有古桥一孔,不知创于何代,修于何时……”从《重修石桥碑记》可以看出,该旧碑应该是位于西岳庙(现张村小学)前,后被人移至井畔。
其三,村里有一块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所立《西岳合社公议》碑,距今已有140余年。该碑详细记载了火神圣社每年收麦的标准和对“出麦少者”的惩罚措施。
其四,村里有张氏先茔墓碑,记录了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村张氏的家谱传承。
张战斌说,张村的老宅还曾迎接过一批特殊的“客人”。抗战时期,河南大学迁至潭头镇办学,由于校舍有限,部分师生住在村民家里,并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与爱护。在日军来犯时,张村有胆识的村民不顾个人安危,曾冒死搭救河大师生,被传为佳话。
在张村村民眼中,村落坐北朝南,后有靠山,前有应岭,雍峪河如白色飘带穿村而过,居高俯视,有虎踞龙盘之势,可谓风水宝地。我们在采访时看到,雍峪河已经干涸,河床上长满野草。雍峪河何时能清水长流?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