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改革重要数字
|
(图表据教育部网站) |
□据 新华社上海9月4日新媒体专电
核心提示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此轮改革在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旨在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但时至今日,“一考定终身”、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等弊端仍然存在。新一轮改革能否啃下一根又一根的硬骨头?
1 能否打破“唯分数论”?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4日表示,此次改革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在于破解“唯分数论”,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
按照实施意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升格”列入高校招生依据,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由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吴遵民认为,此举有利于打破现有高中教学的高考“单一导向”,将引导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其应试压力。
在自主招生方面,实施意见规定,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记者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处获悉,今后将逐步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自主招生选拔依据,甚至可能不再安排专门笔试来测试学生的学业水平。
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看来,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升学体系,是对学生从终结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战略转变。”
据了解,如今一些高校已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大类专业分流时的参考依据,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考察,收到良好效果。郭为禄表示,随着越来越多高校重视综合素质并据此建立评价体系,相信会倒逼高中努力将综合素质评价做到“可信可用”。
2 学业负担能否有效减轻?
根据实施意见,新的高考方案将在上海、浙江两地先行试点,两地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北中学语文教师、高一班主任程夕琦说,根据总体方案,学业水平考试仍然以对学生的基础性考察为主,计入高考的3门课也不分文理,可自由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
根据实施意见,改革后的高考,除语文、数学采取统一考试之外,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外语科目考试都分流在高中三年内进行。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新生曾怡铭说,这一方面分担了考试压力,另一方面,原先“一天考砸,终身遗憾”的焦虑也有所缓解。
吴遵民告诉记者,在“一考定终身”模式下,每年约有5%的学生考试发挥失常,同时有5%左右的学生考试发挥超常。这说明“一锤定音”的考试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考生平时的学业水平和知识积累,改革方案有望减轻学生的应考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障机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吴淞中学班主任、物理教师密凯认为,学生是增负还是减负,关键要看分数在升学中的作用。“如果升学仍然是看一个总分,那不管考几门,学生的负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郭为禄表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套卷子考所有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看似“绝对公平”,实则隐藏了诸多不公,阻碍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建立起在‘两依据、一参考’基础上的多元评价,实现‘因材施考’,促进‘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真正得到减轻。”
3 高校能否摆脱“三六九等”?
“能挤进一本,绝对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绝对不上高职。”这是多年来不少家长、考生心中的高考铁律。分批次录取无形之中带来的是学校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同样,在用人单位眼里,毕业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录取均采取“分批次录取”方式,即高校根据综合条件划分不同批次,下一批次的院校必须在上一批次院校完成招生后才能录用学生,有的省份设置5、6个批次,尤其是职业教育因为批次低,一大批考生“陪考”,缺乏社会认同和发展自信。
此次实施意见明确,将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并从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他认为,现在高等教育面临的供需矛盾更突出,在集中力量发展高水平大学的同时,也应让所有学校都有发展特色的机会,打破分批录取,取消用行政手段划分学校优劣是重要切入点。
“这次改革给学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机会,高校发展本就不应该挤破头争重点的名号。”上海师范大学招办主任陈宇飞说。
专家认为,要让高校不按三六九等排序,办出特色,以类型区分,还有较长的路走。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说,此次高考改革方案贯穿考、招、录,直接作用于学校发展和人的培养,“这个方案只是改革的逗号,不是句号,具体措施也需不断完善”。